【國家林草局宣傳中心主任 王振】各位記者朋友,上午好!歡迎大家參加2025年國家林草局首場發布會。首先對大家過去一年給予林草工作的支持和關心表示衷心感謝。2025-02-14 10:00:09
【王振】2025年是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關鍵一年,也是“兩山”理念提出20周年,“十四五”收官與“十五五”起步的關鍵一年。我們將圍繞荒漠化綜合防治和“三北”工程建設、國土綠化、國家公園、林草資源保護、濕地保護修復、野生動植物保護、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林業產業發展等重點工作,組織開展各類活動,請大家繼續給予支持,播發更多鮮活有力的林草報道。2025-02-14 10:00:58
【王振】古樹名木是十分重要的物種資源、景觀資源和生態資源,它承載著傳統文化,記載著歷史變遷,被譽為“綠色的國寶”“有生命的文物”。今年1月,《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出臺,從國家制度層面對古樹名木的資源調查公布、日常養護管理、合理利用、文化傳承等進行規范,為古樹名木保護提供堅實法治保障,將開啟依法保護古樹名木的嶄新篇章。2025-02-14 10:01:41
【王振】今天,我們很高興邀請到國家林草局生態司(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司長張利明先生、副司長劉麗莉女士,住房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處長宋濤先生,陜西省林業局副局長薛恩東先生,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委副書記王仕雄先生,為我們介紹《條例》內容及古樹名木保護工作。2025-02-14 10:02:07
【王振】首先,請張利明司長介紹《條例》相關情況。2025-02-14 10:02:13
【國家林草局生態司(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司長 張利明】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生態司,向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我國古樹名木保護事業的媒體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誠摯的問候。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紹《古樹名木保護條例》的主要內容和下一步工作安排。2025-02-14 10:02:53
【張利明】今年1月25日,李強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古樹名木保護條例》,自3月15日起施行。這是我國首次以行政法規的形式明確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應遵守的行為規范,填補了古樹名木保護領域國家層面的法規空白?!稐l例》的出臺,對于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美麗中國和生態文明建設意義重大。2025-02-14 10:03:24
【張利明】一、《條例》出臺的背景。古樹名木被譽為“綠色的國寶”“有生命的文物”,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生態、科學、景觀、經濟價值。千百年來,古樹名木守護著綠水青山的生態本底,見證著中華文明的薪火相傳,銘刻著民族發展的時代印記,是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歷史坐標、文化基因。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要把古樹名木保護好,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好,為做好古樹名木保護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和可喜成績,保護管理制度體系不斷完善,重點區域和具有重要價值古樹名木得到有效保護,破壞古樹名木行為受到有力懲處,全社會保護古樹名木的意識明顯增強。2025-02-14 10:04:50
【張利明】但是,古樹名木保護工作仍存在違法采伐、移植、損害古樹名木的行為時有發生,少數地方保護責任落實不到位,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保護管理要求不統一等問題,亟需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專門行政法規,建立健全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制度,為古樹名木保護提供堅實法治保障。2025-02-14 10:05:32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條例》列入國務院2024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司法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林草局深入研究、充分論證,密切配合、協同推進,圓滿完成立法工作。2025-02-14 10:05:51
【張利明】二、《條例》的主要內容?!稐l例》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制度設計上主要把握了以下幾點。一是堅持保護第一。《條例》將古樹名木保護管理的長期實踐經驗上升到法規層面,強化保護第一,突出科學保護、原地保護,全鏈條、全方位嚴格保護古樹名木及其生長環境,為古樹名木健康生長創造了法治條件。構建政府主導、屬地負責、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將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情況納入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壓實保護責任,形成工作合力。對非法采伐、移植、損害古樹名木等違法行為,規定了嚴格的法律責任,全面追究民事、行政和刑事責任。2025-02-14 10:07:03
【張利明】二是堅持分級分類。針對不同樹齡的古樹名木,在全面保護的基礎上規定更有針對性的保護措施,注重管養結合。合理銜接城市、鄉村古樹名木保護等級劃分,允許省級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對城市古樹實行提級保護。按照全面但有區別的原則,規定散生古樹名木、古樹群普查、認定、公布程序,對古樹名木位于偏遠地區和交通不便地區以及古樹名木保護與文物保護相關的情形,分類提出保護管理要求。2025-02-14 10:07:55
【張利明】三是堅持合理利用。《條例》在嚴格保護的前提下,統籌協調古樹名木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將人工培育、以生產木材為主要目的的商品林中的樹木排除在適用范圍之外,充分發揮這些人工商品林的經濟效益。對于國家級、省級重點建設項目等選址確實無法避讓古樹名木,確需移植的,規定了嚴格的審批程序。在不破壞古樹名木資源的前提下允許合理開展生態旅游、科學研究,實現保護與發展良性循環。2025-02-14 10:08:48
【張利明】四是堅持文化傳承。古樹名木是自然生態與人文精神交融而形成的生態美景,承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通過宣傳教育,結合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歷史文化街區、傳統村落以及傳統節慶、民俗,合理發揮古樹名木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促進古樹名木資源與生態旅游融合發展,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025-02-14 10:09:26
【張利明】三、下一步工作安排。下一步,全綠委辦將會同各地各有關部門持續加強《條例》宣傳貫徹,壓實各方保護管理責任,落實落細保護管理措施,營造全社會學法知法守法的良好氛圍,全力推動古樹名木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點抓好以下工作。2025-02-14 10:10:01
【張利明】一是完善配套制度。加大貫徹力度,幫助行業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工作人員、日常養護責任主體以及社會公眾等更好掌握《條例》規定。出臺移植審批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規范等配套政策制度,深入開展古樹名木保護工作試點。2025-02-14 10:10:30
【張利明】二是落實各方責任。加強日常養護,建立分級保護巡查制度,壓實各級林長保護主體責任。針對長勢瀕危、衰弱的古樹名木及時開展搶救復壯,嚴格執行采伐、移植、死亡處置等制度規定,持之以恒打擊整治違法犯罪行為。2025-02-14 10:11:02
【張利明】三是加強動態管理。啟動開展第三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動態掌握古樹名木資源底數和管理狀況。強化古樹名木智慧管理系統應用,實現“一樹一檔”精細化管理。全面實行掛牌保護,因地制宜設置保護設施。2025-02-14 10:11:30
【張利明】四是強化保障措施。積極構建多元化投入機制,優化完善中央資金投入政策,探索建立古樹名木保險制度。加強新技術、新設備研發,搭建專家咨詢交流平臺,提高古樹名木科學保護水平。加強科普宣傳,講好中國古樹名木保護故事。我先介紹這些,謝謝大家。2025-02-14 10:11:59
【王振】感謝張司長。接下來,請各位記者圍繞今天的發布主題提問。提問前,請通報所在媒體單位的名稱。2025-02-14 10:12:06
【新京報記者】謝謝主持人,新京報記者提問。剛才發布人介紹,《條例》的出臺充分總結了前期的實踐經驗,請介紹一下近年來全綠委辦和國家林草局在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方面作了哪些工作。2025-02-14 10:12:27
【國家林草局生態司(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司長 張利明】感謝您的提問。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近幾年古樹名木保護的關注度、可見度明顯提升,這離不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和各級古樹名木主管部門的努力付出,也離不開社會公眾的積極參與,總結下來,主要開展了以下幾方面工作。2025-02-14 10:13:06
【張利明】一是聚焦“規范化”,搭建全面系統的保護制度框架?!豆艠涿颈Wo條例》從國家層面對保護管理工作進行了全面統一規范,17個省份出臺了地方性法規或規章。在原有技術標準體系基礎上,結合各地實踐需要和最新技術要求,修訂完善普查、鑒定、管護等技術規范,將古樹名木保護納入林長制督查考核。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翠云廊古柏群一周年之際,召開全國古樹名木保護工作現場推進會,選取四川劍閣、陜西黃陵等4個縣區開展古樹名木保護試點。2025-02-14 10:14:10
【張利明】二是聚焦“精細化”,構建智慧精準的保護管理模式。組織完成第二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初步摸清資源底數。開發上線古樹名木智慧管理系統,初步將每一株古樹名木都落到圖上。同時,針對瀕危衰弱的古樹名木,協調落實中央財政資金,支持地方實施搶救復壯項目。2025-02-14 10:14:41
【張利明】三是聚焦“協同化”,建立高效聯動的保護工作格局。2022年起,國家林草局會同公安部、住房城鄉建設部連續3年開展專項行動,偵破查處一批破壞古樹名木典型案件,形成有力震懾;三部門聯合印發指導意見,深化部門協作長效機制,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聯合國家文物局統籌推進古樹名木保護與文物保護,形成工作合力。2025-02-14 10:15:20
【張利明】四是聚焦“社會化”,形成多元立體的科普宣傳矩陣。連續舉辦三屆全國古樹名木保護科普宣傳周活動,創新開展“雙百”古樹推選、七夕“古樹下的告白”等特色宣傳活動,出版《中國古樹名木·雙百古樹》畫冊。新華社、光明日報等主流媒體推出評論文章,人民日報“古樹的故事”專欄刊發20余篇文章,央視“焦點訪談”“今日說法”等欄目制作專題報道,推出《不如去看一棵樹》等紀錄片,刊播公益廣告,保護古樹名木日益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2025-02-14 10:16:15
【張利明】經過系統推進和創新實踐,我們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古樹名木保護之路,古樹名木這一中華文明的綠色見證者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成為美麗中國和文化強國建設的生動體現。謝謝。2025-02-14 10:16:32
【王振】感謝張司長回答,請繼續提問。2025-02-14 10:16:38
【央廣網記者】謝謝主持人,央廣網記者提問。下一步,主管部門將如何通過加強古樹名木保護,挖掘傳承蘊含其中的歷史文化內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025-02-14 10:16:55
【國家林草局生態司(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副司長 劉麗莉】感謝您的提問,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古樹名木承載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內涵,我們要傳承弘揚好。2025-02-14 10:17:22
【劉麗莉】首先,古樹名木是傳統哲學思想的生動詮釋。中華民族千百年的樹木保護實踐,體現了我國“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學理念,北京密云“九摟十八杈”傳頌著“為一棵樹,挪一條路”的故事,廣東新會天馬村村民世代守護“小鳥天堂”,成為我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動范例。他們跨越時空,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精神滋養與實踐指引,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深入人心。2025-02-14 10:17:59
【劉麗莉】第二,古樹名木是我國悠久歷史的鮮活見證。星散在錦繡大地上、綿延于歲月長河中的古樹名木,是中華文明的“綠色編年史”,陜西黃帝陵的“黃帝手植柏”見證了華夏大地5000年文明史,山東曲阜孔廟“先師手植檜”見證了儒家思想的傳承與發展,北京潭柘寺“帝王樹”古銀杏見證了王朝興衰更迭。他們用年輪銘刻歷史的滄桑與厚重,讓后人得以觸摸歷史的脈絡,感受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2025-02-14 10:18:45
【劉麗莉】第三,古樹名木是民族精神品格的文化化身。五千年文明積淀下,中國的古樹名木早已成為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與中華文明休戚相關、命運與共,松、柏、梅等都被賦予了各自的品格和美好的寓意?!包S山迎客松”展現了開放包容的大國風范,“泰山漢柏凌寒”象征著堅韌不屈的民族氣節,“塞罕壩功勛樹”彰顯出艱苦奮斗的時代精神。他們激勵著中華兒女在傳承與奮進中不斷譜寫時代華章,讓這些源于古樹名木的精神內涵在新時代熠熠生輝。2025-02-14 10:19:59
【劉麗莉】第四,古樹名木是鄉愁記憶的心靈坐標。佇立在城市街道或是村口巷陌的古樹名木,既是地理坐標,更是記憶紐帶,承載著廣大游子對故鄉的集體記憶。山西洪洞大槐樹書寫了“問我祖先何處來”的遷徙史詩,成為全球華人的精神圖騰?!伴懦恰备V萑黄呦锢?,虬枝如蓋的古榕樹與馬鞍墻相映成輝。古樹名木守護著游子的鄉愁,讓城市肌理與鄉土記憶在年輪里綿延傳承。2025-02-14 10:20:43
【劉麗莉】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持續加強科普宣傳,挖掘闡釋古樹名木歷史文化內涵,淬煉符合時代精神的古樹故事、古樹文化,大力宣傳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古樹名木,加大古樹名木守護人宣傳力度,講好中國古樹名木故事。在此,也希望各位媒體朋友們繼續支持,謝謝大家!2025-02-14 10:21:32
【王振】感謝劉司長回答,請繼續提問。2025-02-14 10:21:38
【人民日報記者】謝謝主持人,人民日報記者提問。剛才發布詞提到了開展第三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請介紹一下有關工作考慮。2025-02-14 10:21:57
【國家林草局生態司(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副司長 劉麗莉】感謝您的提問。2015至2021年,全綠委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了第二次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并于2022年發布了普查結果。2025-02-14 10:22:21
【劉麗莉】今年,我們計劃啟動開展第三次全國資源普查。主要考慮有三點:一是《條例》規定,全國綠化委員會每10年組織開展一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距第二次普查啟動已過去10年,從今年開始啟動第三次普查正當其時,也是貫徹落實《條例》的具體舉措。二是《條例》要求強化分級管理,針對不同樹齡的古樹名木,在全面保護的基礎上規定更有針對性的保護措施,這對資源底數信息的準確性、全面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必要通過第三次普查完善資源數據庫,便于精細化管理。三是第二次普查未覆蓋國有林區原始林分和自然保護區,實際上這些區域大量的林木都是古樹名木,應該充分利用衛星遙感等新技術手段,掌握這些區域的資源狀況,以古樹群形式分類加以整體保護。下一步,我們將會同各有關部門,抓緊制定普查工作方案,修訂完善普查鑒定技術規范,爭取用3年時間完成第三次普查,及時向社會發布普查結果。謝謝!2025-02-14 10:23:55
【王振】感謝劉司長回答,請繼續提問。2025-02-14 10:23:59
【法制日報記者】謝謝主持人,法制日報記者提問?!稐l例》規定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都是國務院古樹名木主管部門,請簡要介紹一下城市古樹名木保護基本情況?!稐l例》實施后,住房城鄉建設部將從哪些方面入手,加強城市古樹名木保護工作?2025-02-14 10:24:21
【住房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處長 宋濤】謝謝您的提問。城市古樹名木是彌足珍貴的物種資源和自然文化遺產,是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見證者,承載著廣大城市居民的記憶與鄉愁。根據全國綠化委員會組織的全國第二次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顯示,全國普查范圍內的古樹名木共計508.19萬株,分布在城市的有24.66萬株。據不完全統計,城市古樹后備資源(樹齡大于50年、小于100年)148萬株。2025-02-14 10:24:50
【宋濤】我部高度重視城市古樹名木保護工作,按照《城市綠化條例》有關要求,不斷完善城市古樹名木保護機制,先后制定發布《城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城市古樹名木養護和復壯工程技術規范》,指導地方明確保護責任,落實保護措施,規范保護程序。2025-02-14 10:25:03
【宋濤】地方各級城市園林綠化主管部門積極采取措施、壓實責任、加強管護,對古樹名木調查、鑒定、定級、登記、編號、建立檔案、設立標志,搶救性地保護了許多珍貴的城市古樹名木及古樹后備資源,規范城市古樹名木養護復壯,不斷提高保護管理水平。如,北京市對每株古樹名木實現GPS定位全覆蓋,生成與之對應的二維碼,完成所有在冊古樹名木的掛牌工作。上海市積極開展古樹健康評估,運用樹木雷達探根儀和樹體腐爛探測儀等儀器,對古樹名木樹身空洞、根系分布等進行探測分析;示范推廣古樹地下水位監測儀,加強生長環境動態監測,保障古樹名木生長安全。重慶市制定了《城市古樹名木及古樹后備資源信息分類及建庫數據標準》《第五次古樹名木和古樹后備資源普查工作手冊》,推動古樹名木普查工作科學有序開展。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建立了古樹名木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古樹名木信息維護、現場巡護全數字化管理。2025-02-14 10:27:34
【宋濤】《古樹名木保護條例》頒布實施后,我部擬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城市古樹名木保護工作。(一)建章立制,依法依規保護。一是按照《古樹名木保護條例》有關規定,指導各地嚴格落實城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要求。二是鼓勵各地通過地方人大立法、出臺政府規章等方式,將城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納入法治化、制度化軌道。2025-02-14 10:27:54
【宋濤】(二)加強監督管理。一是研究修訂《城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統一城市古樹名木分級標準。二是健全監管制度,厘清屬地責任、部門職責、古樹名木權屬,全面落實城市古樹名木管護責任,強化巡查監督,確保管護措施落實到位。三是定期開展城市古樹名木安全隱患排查及生長情況監測,對涉及遷移古樹名木的建設項目進行嚴格審批,督促建設單位履行保護責任。2025-02-14 10:28:26
【宋濤】(三)推動全面摸清家底。加大對城市古樹名木保護投入,建立全國城市古樹名木資源數據庫和古樹后備資源數據庫。指導各地利用信息化技術搭建管理平臺,對城市古樹名木及古樹后備資源開展普查、認定、建檔、掛牌等工作,摸清城市古樹名木資源現狀,歸集城市古樹名木數據信息。2025-02-14 10:28:51
【宋濤】(四)提高技術水平。大力開展城市古樹名木保護和復壯技術研究與推廣,引導各地積極探索嘗試新技術新工藝,及時對城市古樹名木進行搶救復壯,不斷積累保護方法與經驗。推動行業學協會不定期組織開展城市古樹名木日常養護和搶救復壯的技術培訓,鞏固提升養護人員專業技術水平。2025-02-14 10:29:25
【宋濤】(五)提升增強保護意識。引導各地通過電視、報刊、微信公眾號等多種媒體渠道開展城市古樹名木保護宣傳,加強輿論引導。號召廣大群眾挖掘提供古樹名木線索、史料記載和歷史傳說,定期發布城市古樹名木和古樹后備資源普查結果,營造人人保護古樹名木的良好社會氛圍。2025-02-14 10:29:40
【王振】感謝宋處長回答,請繼續提問。2025-02-14 10:29:52
【光明網記者】謝謝主持人,光明網記者提問。我們了解到,陜西古樹名木資源豐富,黃帝手植柏等5株5000年古樹都在陜西,為保護好這些珍貴的自然遺存,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陜西省作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如何結合《條例》貫徹,保護好這5株5000年古樹?2025-02-14 10:30:11
【陜西省林業局副局長 薛恩東】感謝您的提問。陜西是古樹名木資源大省,全省現存古樹名木72.73萬棵,位居全國前列。全國5棵樹齡5000年以上古樹名木全在陜西,分別為“黃帝手植柏(軒轅柏)”“保生柏”“老君柏”“倉頡手植柏”“洛南古柏”。這5棵古樹代表了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象征。以黃帝手植柏為例,每年清明節黃帝陵公祭活動,黃帝手植柏是海內外華人瞻仰軒轅黃帝的情感和精神寄托,備受炎黃子孫敬仰,被譽為“世界柏樹之父”。2025-02-14 10:30:58
【薛恩東】近年來,陜西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全綠委辦、國家林草局的指導下,以對歷史負責、對生態負責、對子孫后代負責的責任擔當,全力抓好古樹名木保護工作,特別是5棵5000年古樹保護,目前,5棵古樹長勢正常。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2025-02-14 10:31:18
【薛恩東】一是高位推動保護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多次赴現地查看、多次召開會議研究保護工作。確定全面保護、依法管理、科學養護的原則,明確責任落實、科學監測、系統建檔、技術支撐、生境優化、安全保護、科學決策、持續投入、文化傳承等9方面任務。成立由分管省領導為組長的省級工作專班,負責指導、督促、落實5棵5000年以上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將“黃帝手植柏”“保生柏”及黃帝陵古柏群保護管理納入《黃帝陵保護規劃》《陜西省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規劃》。將古樹名木保護納入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做到交樹交印。黃陵縣被納入全國首批古樹名木保護試點縣。2025-02-14 10:32:35
【薛恩東】二是對5棵古樹實行“一樹一策”保護。制定《5棵5000年以上古樹名木“一樹一策”保護方案》,科學實施保護措施。通過劃定保護范圍、改造地面鋪裝、拆除近樹建筑等措施,優化5棵古樹生境質量;通過安裝地下消防栓、樹體支撐、防雷、蟲情智能監測等設施設備,全面強化5棵古樹防火、防雷、防風、防病蟲害能力。建立包含本體情況、養護措施、生長環境等信息的5棵古樹“一樹一檔”保護檔案,開發國家、省、市、縣4級共享的實時監控系統。選聘全國古樹名木保護和文物保護領域9名權威專家,組建專家組,負責指導5棵古樹保護工作。建成以專家為技術指導,縣級古樹名木行政主管部門、養護責任單位為依托的“一樹一支隊伍”。2025-02-14 10:33:54
【薛恩東】三是營造保護良好氛圍。為做好珍貴古樹優良基因和種質資源的保護和傳承工作,2012年我省啟動古樹名木擴繁保護工程,成功獲得黃帝手植柏實生苗和組培苗,2016年黃帝手植柏種子搭載天宮二號進行太空育種。黃帝手植柏擴繁苗2019年入駐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這對弘揚華夏文明,提高社會各界關注愛護古樹名木的熱情產生了積極影響。在省級主流媒體開設專欄,出版《陜西最美古樹》等科普讀物,解讀古樹名木文化,宣傳保護科學知識。黃帝手植柏等8株古樹、黃帝陵古柏群等5個古樹群入選全國100株最美古樹、100個最美古樹群。2025-02-14 10:34:44
【薛恩東】下一步,我們將認真學習宣傳貫徹《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及時修訂《陜西省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嚴格按照《條例》要求,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抓好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堅決守護好中華文明的綠色瑰寶。2025-02-14 10:34:58
【王振】感謝薛局長回答,請繼續提問。2025-02-14 10:35:11
【封面新聞記者】謝謝主持人,封面新聞記者提問。《條例》規定將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情況納入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這也是借鑒了翠云廊古蜀道“交樹交印”制度,請介紹一下相關情況。2025-02-14 10:35:46
【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委副書記 王仕雄】感謝記者朋友的提問。劍閣縣地處四川盆地北部,是古蜀道的重要節點,現有古樹名木12510株,最高樹齡達2300年,其中尤以翠云廊古柏最具代表性。2023年7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時指出:“這片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之所以能夠延續得這么久、保護得這么好,得益于明代開始頒布實行‘官民相禁剪伐’‘交樹交印’等制度,一直沿襲至今、相習成風,更得益于當地百姓世代共同守護”,并囑咐我們“要把古樹名木保護好,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好”。2025-02-14 10:36:25
【王仕雄】近年來,我們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四川省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廣元市劍門蜀道保護條例》和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總林長令要求,從歷代古柏保護制度中汲取治理智慧,出臺《劍閣縣蜀道翠云廊古柏保護離任交接“交樹交印”制度》等,傳承古制、健全新規,不斷創新完善“交樹交印”制度。一是“交樹”內容更加精細。我們對過去“走馬點樹”的單一數量統計,拓展完善為古柏分布、生長狀況、管護措施等5個方面16項評價指標,更加注重古柏保護質量綜合評定,實現由“交數”到“交樹”的轉變。二是“交印”范圍有機銜接。我們將“交樹交印”制度與落實林長制有機結合,將“交印”范圍從過去縣鄉行政首長擴大至縣、鄉、村三級林長,并延伸至村組護林員最末梢,確保蜀道古柏每段路有人管,每棵樹有人護,實現“單線”到“全縣”的轉變。三是“交責”程序日趨規范。我們從過去簽訂一張“交接書”,擴充完善到“交接前現場清點、述職述責,交接中監督評議、公眾見證,交接后公開公示、跟蹤問效”,讓每個環節清晰明了,實現“交接”到“交責”的轉變。2025-02-14 10:41:33
【王仕雄】這些年,我們通過傳承創新“交樹交印”制度,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古樹名木更健康。設立古柏保護專項基金和古柏保護專家工作站,建設“智慧樹”綜合管理平臺,建成3個古柏保護小區。二是愛樹護樹更濃厚。持續開展“我為蜀道植棵柏”等活動,發動全社會認養古柏,修建國省干道為古樹名木讓道,實現人、樹、路、房、車和諧共生。三是保護發展更協同。深挖豐富內涵、推動文旅融合,精心打造“古蜀道徒步游”產品,讓世界級資源產生世界級流量。今年春節期間,翠云廊景區游客達4.76萬人次,翠云廊已儼然成為熱門打卡地。2025-02-14 10:44:44
【王仕雄】《古樹名木保護條例》的出臺正當其時、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劍閣縣作為全國古樹名木保護試點縣,更應學在前、做在前、走在前。一是抓好學習宣傳。堅持“線上線下”“集中常態”等相結合,深入推進《條例》進林區、進校區、進社區,人人爭當“宣傳員”。二是嚴格貫徹執行。不折不扣抓好《條例》規定落實,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嚴責于紀,持續深化司法合作、區域共治、縣鄉共管。三是講好古柏故事。進一步結合劍閣實際,升級完善“交樹交印”制度,深挖蜀道古柏歷史文化價值,以蜀道翠云廊千年文脈為軸線,推動古關、古道、古柏走向世界。四是落實保障措施。將蜀道翠云廊古柏保護規劃納入全縣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并將古樹名木的保護管理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繼續用好用活認捐、認養資金,為保護古樹名木提供堅強保障。謝謝大家!2025-02-14 10:46:40
【王振】感謝王書記回答,請繼續提問。2025-02-14 10:46:45
【工人日報記者】謝謝主持人,工人日報記者提問。從全球看,中國的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具有哪些特色,相關經驗對全球生態環境治理有什么重要意義?2025-02-14 10:46:57
【國家林草局生態司(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副司長 劉麗莉】感謝您的提問。古樹名木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世界各國普遍十分重視保護這些寶貴遺產,但國外概念與我國“古樹名木”不盡相同,更多以“大樹”“老樹”“遺產樹”“天然紀念物”等類似的概念對樹木進行登記和保護。比如美國、加拿大部分地區的市政法規中對遺產樹的認定、保護、施工許可和移植管理等作出規定,日、韓等國將古樹名木作為“天然紀念物”進行保護。2025-02-14 10:47:54
【劉麗莉】經過對比研究,我們可以說,中國的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處于國際領先。從立法層級看,《古樹名木保護條例》是世界上首個國家層面古樹名木保護專門立法。從資源狀況看,中國是世界上古樹名木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而且初步建成了國家古樹名木資源數據庫,實現落地上圖動態管理。從保護理念看,中國的古樹名木保護理念根植于“天人合一”的文化傳統,突出保護的整體性、系統性,堅持嚴格保護與文化傳承、合理利用并舉,是傳承民族傳統文化、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范。從保護力度看,出臺較為完備的政策法規、技術標準體系,落實嚴格的保護管理措施,搶救復壯瀕危衰弱古樹名木,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織就了系統完善的保護網絡。2025-02-14 10:49:16
【劉麗莉】關于中國古樹名木保護對全球生態環境治理的意義,我以一個案例來作答。去年11月,來自我國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的62歲村民黃天明,作為稽東古香榧群的第六代守護人,也是唯一的農民代表,在“氣候行動推進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實施”主題邊會上,分享了村民與古香榧樹和諧共生的故事,引發了廣泛共鳴。這是中國古樹名木保護與世界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度契合的例證,通過質樸的民間實踐,為全球生態環境治理提供了中國智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理念跨越國界,融入了國際社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時代征程。2025-02-14 10:50:01
【劉麗莉】相信未來,我國的古樹名木保護經驗和理念將持續為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注入源頭活水,在全球范圍內引領更多國家和地區重視并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讓這份源自古老東方的綠色智慧,成為推動全球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實現可持續發展愿景的重要抓手。謝謝。2025-02-14 10:50:26
【王振】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2025-02-14 10:5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