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綏寧縣境內的南山國家公園候選區黃桑片區,龍景波作為黃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科研人員,在這片密林深處穿梭了20年。這位皮膚黝黑的侗族漢子,用腳步丈量著保護區的每一寸土地,以科學家的嚴謹、探險家的勇氣,在這片熱土書寫著動人的生態守護篇章。
無畏深山險阻 探尋自然奧秘
談及熱愛的工作,龍景波臉上掛著質樸的微笑,滿眼光芒。20年來,他經常帶領團隊深入人跡罕至的深山進行野外科考。對他而言,野外科考是挑戰與樂趣并存的奇妙旅程。
山林環境惡劣,山路崎嶇、天氣多變,還有蚊蟲、毒蛇和野獸的威脅,但龍景波從未退縮。一次科考時,他正專注觀察一株罕見植物,突然,身后傳來異響。回頭一看,一條粗壯的五步蛇吐著信子,虎視眈眈。危急關頭,他強作鎮定,屏氣凝神,小心翼翼挪動腳步,經過漫長對峙,才化險為夷,并成功采集到植物的珍貴樣本。
這樣的生死時刻,在二十載科考生涯中已歷經10余次。但正是這份無畏精神,以及敏銳觀察力和豐富經驗,讓龍景波和團隊在南山國家公園候選區黃桑片區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中成果顯著。他們陸續發現了“黃桑過路黃”“侗掌突蟾”“近剛毛狀小菇”等新物種,相關研究成果多次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
巧用網絡平臺 傳播美好生態
龍景波不僅科研出色,還是生態文明傳播的熱心使者,連續多年榮獲“綏寧縣對外宣傳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為讓更多人關注自然,他開通抖音賬號“護林員”,分享保護區內珍稀野生動植物的精彩瞬間。他制作的268個抖音短視頻爆火網絡,總瀏覽量突破3000萬次。其中一條短視頻瀏覽量近900萬次。關于水晶蘭的短視頻還得到CCTV-17官方抖音“央視三農”的關注、轉載,讓南山國家公園候選區黃桑片區走進更多人視野。
此外,他還是生態宣教館的義務講解員。每年綏寧縣四月八姑娘節及其他重大活動,他總會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深入淺出的講解,帶領游客和學生走進自然世界。多年來,已有15830人次在他的講解中領略到大自然的神奇,在心中播下保護自然的種子。
危急時刻顯身手 患難之處見真情
2016年,一位六旬老人在保護區深山采藥失蹤4天,生死未卜。龍景波得知后,第一時間加入搜救隊伍。他憑借對山林的熟悉和野外經驗,根據獸道痕跡與植被倒伏方向,在5平方公里范圍內鎖定直徑50米的搜索圈,帶領隊員翻山越嶺仔細搜尋。終于,在一處懸崖邊的枯木旁找到了奄奄一息的老人,創造了山地救援的奇跡。
還有一次,龍景波在野外監測鴛鴦時,發現天空飄著草木燃燒的揚塵,他意識到可能發生山火,便立刻朝揚塵處狂奔。抵達現場,見一座民房邊的雜草正在熊熊燃燒,火勢借著風勢迅速向山邊蔓延。此地偏僻無信號無法求助,他迅速從屋里喊出戶主一起開展救火。經過約20分鐘的撲救,大火終于被撲滅。
暴雨夜轉移受困科考隊,救助誤入村莊的豹貓幼崽……在他辦公室,龍景波拿出一本“突發事件記錄本”,上面密密麻麻記載了47次緊急救援。
當夕陽為黃桑林海鍍上金邊時,龍景波又接到紅外相機傳回的警報——可能有盜伐者闖入核心區。他利落地系緊鞋帶,身影再次沒入蒼茫暮色。在他身后,新掛牌的生態監測站即將啟用,第一批智能巡護無人機正在調試。雖然技術手段在不斷變化,但不變的是那份延續20年的堅守:和眾多自然保護工作者一樣,龍景波用行動詮釋著對生態保護的熱愛與執著,用青春踐行著對綠水青山的守護使命。(龍旭 陳凱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