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2月15日電 題:雪山腳下,他們守護著這片林海
新華社記者李寧、李琳海
朝陽初上,松林間白雪皚皚,靜謐的山林深處只能聽到咯吱咯吱的腳步聲。腳步聲來自白海云,他背著饃饃和水壺,深一腳淺一腳地鉆入山林,開始一天的巡護工作。
今年45歲的白海云家住青海省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寶庫鄉巴音村。2020年,大通北川河源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以下簡稱“管理局”)招收生態管護員,與林海雪原打了半輩子交道的白海云第一時間報了名。經過村里推薦和管理局選拔,他成功入選,負責保護區內1.15萬公頃林地的巡護工作。
布設紅外相機拍攝記錄野生動物保護情況,巡查私搭亂建、非法捕獵等違法行為……冬日寒風刺骨,夏日泥濘難行,白海云堅持每周巡護負責片區兩到三次。哪片林子越來越蔥郁,哪座山越來越綠,他心里都有一筆明白賬,“看著山林變綠,聽著聲聲鳥鳴,感受到生態環境不斷向好,再苦再累也值得?!?/p>
生態向好,野生動物開始頻現?!皫r羊常在陡峭的巖壁附近亮相,白臀鹿見到人會愣一下然后快速跑走,金雕在空中盤旋觀察四周情況……”提起保護區內的各類野生動物,白海云如數家珍,“我希望將來能親眼看到雪豹?!?/p>
管理局資源保護部工作人員童彥青介紹,2019年8月起,管理局開始利用紅外相機開展野生動物監測工作,截至目前,已連續五年拍攝到雪豹的活動影像——2020年首次拍攝到雪豹在雪山散步,2021年記錄到雪豹一家三口曬太陽、跨山丘、追逐跑的“幸?!鄙?,2024年近距離拍攝到雪豹在積雪中“磨腳腳”的萌態……“保護區連續多次觀察到雪豹,說明保護區生態健康、物種豐富、能夠滿足雪豹的生存需求,更見證了保護成效。”童彥青說。
這是布設在大通北川河源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紅外相機于2024年拍攝到的雪豹在山巒間行走畫面。(大通北川河源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供圖)
18公里,是白海云巡護的最遠距離,4500米,是他巡護范圍內海拔最高點。短時間內海拔的快速變化易引發高原反應,白海云巡護期間經常頭疼胸悶,喘不上氣,有時需要吸氧才能緩解。保護區內地形復雜,氣候無常,有時前一秒還是大晴天,下一秒就風雪飄搖。摩托車騎不進去的地方,白海云常常步行前往,每次巡護都要花上多半天時間,常常夜幕降臨才能返回家里。
如今,除了15名管護員分班組對10.79萬公頃的保護區進行實地巡護,管理局建設的監測塔也已投入使用,工作人員可以遠程對動物種群變化、保護區生態環境進行實時監測?!拔磥?,我們將加快建設保護區一體化信息平臺,減輕人力負擔,推動保護區智能化管理?!惫芾砭指本珠L于志俊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