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视频中文字幕,久久ww精品w免费人成无码,一级毛片在线观看视频,国产精品久久久一本精品重冂色情

當前位置:首頁 > 林草科普 > 自然教育

重慶推進自然教育高質量發展

2025-01-06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字體:  打印本頁

分享到:

日前,2024年重慶市自然教育工作推進會成功舉辦。會議以“推進自然教育 助力美麗重慶”為主題,總結成果,推介案例,交流經驗,部署未來藍圖。

近年來,重慶市多措并舉全域統籌自然教育工作,加強頂層設計,立足基地建設、狠抓品牌引領、不斷培育新的市場主體,為社會提供豐富多樣的自然教育產品與服務,每年服務公眾超百萬人次,使全市自然教育駛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推進會再次吹響集結號

重慶地處長江上游,山環水繞,江峽相擁,森林覆蓋率達55.06%,自然資源非常豐富,是全球34個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之一,有各類型自然保護地218個。

本次推進會的召開,旨在提升全社會對自然教育的認知,持續推動重慶自然教育高質量發展,助推重慶自然教育產學研深度融合、體系化高品質發展。來自重慶市林業系統、市發展改革委、市教委、市文旅委等16個市級部門自然教育共建單位,大中小學、幼兒園等教育機構,以及科研院所代表、自然教育企業代表、自然教育社會組織代表共150余人參加會議。

梁平區林業局、仙女山森林公園管理處、樂觀地球、自然介公益發展中心、山谷四季森林兒童中心5家代表分享了自然教育的實踐與探索。中國林學會專家現場分析了全國自然教育現狀與發展新趨勢,廣東省林業事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廣東自然教育的探索與實踐經驗。會上還討論了《關于加快推進自然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為重慶未來的自然教育發展提供了方向指引。


荇菜盛開時節,一群學生齊聚梁平雙桂湖畔,描畫多角度的荇菜 余先懷攝

梁平區先后獲評“國際濕地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稱號,2024年入選“自然城市”平臺。雙桂湖獲得首批國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綠色營地、國家林草科普基地、中國生態學學會生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自然教育基地(學校)等榮譽稱號,入選重慶首批“青山驛站”。梁平區以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為載體,將自然教育與休閑旅游、農耕研學、傳統文化等有機融合,建成8個室外和6個室內科普場館;生物多樣性監測站內配備的“鳥隨我行”智能監測系統,投用以來監測到鴛鴦、中華秋沙鴨、青頭潛鴨等多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攜手第三方科普機構開設濕地生態、農耕體驗、觀鳥等10門自然科普課程,以“校園+公園”為載體,共建濕地自然學校8所;全方位多形式開展濕地科普宣教和濕地自然教育活動100余次,并于2024年3月成功承辦第二屆“自然重慶”嘉年華活動。

重慶市林業局副局長黎萬山表示,重慶成功創建了一批自然教育基地,打造了系列具有重慶特色的自然教育品牌活動和課程,較好地激發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動能與活力,為建設美麗重慶匯聚起強大社會力量,同時也為全市文旅、研學等產業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典型案例見證行業成長

近年來,重慶自然教育行業亮點頻出。推進會上,重慶市林業局發布了重慶自然教育品牌、自然教育基地、自然教育課程三大類別數十起典型案例。

自然教育導師講解江津四面山丹霞地貌 郭越宏攝

在自然教育品牌典型案例中,自然筆記大賽迄今為止已連續舉辦8屆,全市已有超過900所學校、累計100多萬名學生參與,是全國參與主辦部門最多、影響力最大的自然筆記大賽。“自然重慶”嘉年華目前已構建“4+N”活動體系,推出自然音樂會、自然影展、自然市集等公眾可參與的系列自然體驗項目、產品和服務。此外,親鄰自然、自然之約、青山少年、鷹飛之城等各具特色的自然教育品牌,結合“守護青山”志愿服務行動,在社區、城市公園、自然保護地等地持續開展,對增強公眾生態保護意識,提高科學素養,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在自然教育基地典型案例中,縉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重慶市率先開展自然教育,率先建設全市首個“青山驛站”,經過12年發展,已建成“1個自然教育中心+3條自然教育小徑+5個自然教育站點”自然教育基地體系。目前,縉云山保護區已開發“鳥獸蟲木”主題自然教育課程近60套,“漫步縉云”自然教育系列活動500場次,直接受眾達2萬人次。重慶陰條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推動巫溪縣聯合縣教委、縣科技局等5個單位共同印發《自然教育方案》,編制《陰條嶺保護區自然教育概念性規劃》,建設陰條嶺自然教育中心,出版自然科普圖書6部,研發獨具陰條嶺特色的自然教育課程10套。此外,武隆仙女山、開州雪寶山、南川金佛山、璧山秀湖等地也打造了具有當地辨識度的自然教育品牌。

在自然教育課程典型案例中,巫山縣三峽手作步道公益發展中心開展的“手作步道”課程,把生境調查、社會調查實踐,低環境影響設施的概念融入勞動中,受到企業受眾的歡迎。武隆區仙女山自然教育中心研發的“苔蘚森林課”把苔蘚植物認知和徒步、凈山、廢棄物手作相結合,融合了自然認知、社會責任和美育,有知識、有體驗、有實踐。巴南區彩色森林研學基地把自家基地的特產彩葉樹林、蘑菇等研發成勞動課、手工課。北碚清歡渡民宿把自然教育融入飲食起居,研發了甜茶餅、山野茶藝課程等,讓自然教育成為民宿經營的特色。山之語民宿把夜觀作為民宿附加服務,極大地提升了顧客入住體驗,成為游客選擇民宿的加分項。

全域統籌打造四“高”特色

“頂層設計與基礎設施并重,品牌活動與特色課程并用,行業培育與交流互動并行。”重慶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重慶在自然教育的發展中,一直堅持多措并舉全域統籌,目前重慶自然教育整體呈現出“四高”特色。

高站位推動政策扶持。近年來,重慶加大對自然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助推自然教育快速發展。2024年6月,重慶市委、市政府印發的《重慶市建設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區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將符合條件的自然教育納入綠色金融支持范圍;規劃自然資源、林業等部門要支持發展自然教育項目,助力重慶自然教育駛入良性發展快車道。

高標準建設示范基地。重慶市擁有較為完善的自然教育場館20多處,國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綠色營地6家、國家林草科普基地2家、全國自然教育學校(基地)7家,縉云山、仙女山、雙桂湖、金佛山等自然保護地的自然教育功能較為完善,能常態化、特色化開展系列自然教育活動。

高質量打造特色品牌。重慶培育了自然筆記大賽、自然重慶嘉年華、自然之約、鷹飛之城、愛在山野、親鄰自然等多個有代表性、影響力和持續性的自然教育品牌,對全市自然教育發展起到了帶動作用。

高水平提供多元服務。目前,重慶有自然教育及相關從業機構300余家,為社會提供了涵蓋自然講解、自然觀察、自然博物、自然體驗、生態手作、科學探究、野生動植物保護等各種主題類型,針對不同年齡段的豐富多樣的自然教育產品,年服務公眾上百萬人次。

黎萬山表示,接下來,重慶將聯動協同構建多方參與新格局,真抓實干推動自然教育取得新成效。同時,積極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教育模式和方法,共同書寫重慶自然教育事業新篇章。(侯建華 劉微)


【糾錯】
無障礙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