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中法國家公園交流與合作,4月20日,法國駐華大使白玉堂一行赴青海省參訪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重點了解野生動植物保護措施和生態修復治理成效。國家林草局(國家公園管理局)、青海省有關單位派員陪同。
三江源地區因孕育長江、黃河、瀾滄江(湄公河)而得名,每年為中國及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5個國家輸送近600億立方米的優質淡水,被譽為“中華水塔”。三江源國家公園面積19.07萬平方公里,分布有種子植物832種、野生維管束植物2200余種、野生陸生脊椎動物270種,包括雪豹、黑頸鶴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4種,兔猻、藏原羚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60種,被譽為“高寒生物種質資源庫”,是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在全球具有重要保護價值。
代表團詳細了解了三江源國家公園從體制試點到正式設立,特別是創新生態保護管理體制、建立資金保障長效機制等方面的成效和經驗做法,實地調研了黃河源頭生態保護和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切實感受到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
代表團表示,三江源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豐富,自然保護措施到位,令人印象深刻。希望中法國家公園更進一步開展合作,重點就生態保護、自然教育、社區可持續發展等方面持續交流、互學互鑒,共同推動國家公園高水平建設和發展。 (趙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