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第二輪退耕還林工程2015年啟動。為推動退耕還林工程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持續鞏固已有建設成果,近日,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工作總站試運行《內蒙古自治區第二輪退耕還林工程信息監管系統》,通過科技創新賦能工程管理,實現從傳統到新質的跨越式升級。
一、體系建設:構建數據一體化監管格局
為做好第二輪退耕還林各項數據匯總統計科學監管,系統設置年度任務、退耕地塊、補助資金、檢查驗收、效益監測、退耕政策等12個數據板塊。目前,系統已接入10個盟市、43個旗縣的退耕還林相關數據,已上傳3400余條檢查驗收情況,200余條下達任務、政策文件等,實現第二輪退耕還林工程相關信息數據全方位、多方面綜合監管。
二、精準管控:打造退耕還林地塊“一張圖”
系統已建立全區第二輪退耕還林地塊“一張圖”,并錄入退耕還林小班數據11萬余條,完成退耕還林工程矢量數據上圖,實現小班地塊、所屬區劃、計劃年度、作業年度、造林樹種、保存面積等數據“一碼溯源”。
三、機制創新:建立數據協同共享體系
退耕還林信息監管系統目前已實現自治區、盟市、旗縣三級異地登錄功能,并開通政策查詢、數據錄入、資料下載等服務,形成退耕還林數據資源共建共享新局面,并持續做好系統運維和安全保障工作,打造一套標準、智能、便捷、可靠的信息系統。
退耕還林信息監管系統的建立,旨在實時監控退耕動態、掌握退耕業務數據、實現數據資源整合,提升數字化監管水平,標志著內蒙古退耕還林工程邁入智慧監管新階段。隨著系統的持續優化,將為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