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寧夏回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獲悉,該廳緊緊圍繞自治區高質量發展大局,著力建設綠色自然資源,扎實推進賀蘭山、羅山、六盤山“三山”生態保護修復,精抓快干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取得了顯著成效。
2024年,寧夏廳投入57.22億元“三山”生態保護修復資金,治理修復面積達2980平方公里。實施營造林、草原生態修復和荒漠化治理,累計完成治理面積344萬畝。高效推進六盤山“山水”工程、中衛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賀蘭山鎮北堡廢棄礦坑生態修復利用典型經驗在全國推廣,并發布首批自治區10個生態修復治理典型案例。開展“藤灌草”生態修復試點,“林光互補”“草光互補”推動荒漠化治理與新能源開發,特色產業融合發展蹚出新路,寧夏荒漠化防治技術和經驗在聯合國有關會議上推介。
同時,寧夏廳印發實施《自治區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市縣級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全部編制完成,區市縣三級規劃體系基本建立。完成黃河與賀蘭山、羅山、六盤山“一河三山”生態區域,以及森林、草原、濕地、農田、城市等生態資源狀況調查,建立了生態資源本底數據庫,編制完成生態資源調查報告,通過靶向識別生態破損問題,分區分類評估生態修復成效,為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整體保護、系統修復提供了精準數據支撐。
2025年,寧夏廳將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進、高效率落實,用好全區生態資源本底調查成果,持續推進“三山”生態保護修復,實施生態修復質量提升工程,謀劃儲備項目總投資50億元以上,完成六盤山“山水”工程12個新建項目、78個續建項目,推動18個中北部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全面開工。全力完成黃河“幾字彎”攻堅戰治理任務200萬畝以上,完成總任務的60%以上。
此外,寧夏廳將進一步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多元化投入,推廣六盤山、賀蘭山等區域引入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修復模式,推動生態效益向經濟社會效益轉化。(任金玲 鄒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