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擔胡子,素有“東北黃花梨”之稱,其木質堅硬細膩,密度、紋理俱佳,深受廣大文玩愛好者的喜愛 周繇攝
推薦詞
扁擔胡子,木質堅硬細膩,密度紋理俱佳,素有“東北黃花梨”之稱,是雕刻、研磨工藝的理想用材,是制作手串的極佳選擇。其果實酸甜多汁,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可生食或加工成果脯、果茶、果醬;亦可釀酒,口感甘醇爽口,色味俱佳。其株形豐滿,成自然拱形,花淡雅清新,果實紅潤剔透,懸垂于濃綠的拱形枝下,宛如一顆顆倒掛的紅瑪瑙,觀賞價值高。其種仁入藥,有清熱、明目功效,是眼科良藥。
樹木檔案
扁擔胡子,又名東北扁核木、扁棗胡子、金剛木、東北蕤核、賓麗那木,是薔薇科扁核木屬灌木,高約2米。幼枝直立,老枝彎曲下垂,自然拱形,枝紫紅褐色,皮成片狀剝落。葉互生或簇生于短枝上,全緣或有稀疏鋸齒。花1—4朵,簇生于葉腋,花瓣黃色。果實近球形或長圓形,成熟紅色。果核堅硬,圓扁形,有皺紋。喜光、耐寒,葉芽萌動較早,適應性較強,生長于針闊混交林內。主要分布于中國東北三省,朝鮮北部、俄羅斯遠東地區。
扁擔胡子果實 周繇攝
入水即沉的金剛木
說起扁擔胡子,可能絕大部分人不知道是一種什么植物,但要說起金剛木手串、金蟾菩提子串,大家可能就不那么陌生了。金剛木手串就是用扁擔胡子的木材做的,有一些金蟾菩提子串是用扁擔胡子種子穿的。
扁擔胡子生長極其緩慢,幾十年才能長成手指粗細,帶眼的原木需要生長50年,胳膊粗細的原木需要生長70—80年。其木質堅硬,密度大,入水即沉,故名“金剛木”。
去皮后的原木,中間芯部有孔。木材中間棕色,外表白色,紋理漂亮,加工出來的手串獨具韻味,故被稱為“東北黃花梨”。
扁擔胡子果核堅硬,扁圓形,長1—2厘米,“扁核木”名字即來源于此,有美麗深嵌花紋和瘤狀突起,容易打眼,適合穿手串。扁擔胡子果核穿的手串,有人稱之為金蟬菩提子。果核還可加工成其他工藝品。
從稀有的程度看,扁擔胡子和黃花梨一樣稀有;從木質的硬度、韌度、細膩程度看,扁擔胡子不比黃花梨差;從木材的結構看,兩者也有類似之處,芯部都是深色。
扁擔胡子木段 劉玉波供圖
文玩界的“東北黃花梨”
隨著現代文玩的興起,扁擔胡子以木質優良取勝,博得了廣大文玩愛好者的喜愛。除手串、佛珠外,它還可以加工成鳥籠、煙嘴、手杖、手戳、印章、搟面杖、按摩用具及各種柄把,有的木根形狀奇特,不用加工,就已經是完美的根雕擺件。
扁擔胡子分布于我國東北三省,主要產于長白山林區。每個地方原木品質、花紋也是不同的,一木一紋理,一木一色彩,各自成趣。
原木的品質還與獲取時間相關,取于秋天至第二年清明間的最好;取于清明發葉后到秋天差一點,硬度和密度比前者有所下降。根部與樹干銜接位置的木質好,花紋特別。自然死亡表皮脫落的原木,芯部的品質更好,油性更足,偏紅。
玩木質文玩,要么玩油性,盤玩包漿;要么玩氣味,使人心曠神怡,陶冶性情;要么玩紋理,或粗獷或內秀或巧奪天工。扁擔胡子原木加工成珠子,露出來紅白相間的細膩紋路,珠子上有“眼”更漂亮、生動。
扁擔胡子文玩物件,無論怎么把玩,都是神來之筆。
扁擔胡子手串、佛珠文玩物件,包漿上得慢,盤玩一年,色彩才可加深。盤完有講究,不能用濕手,如果不慎弄濕了,可先放澡巾里再搓幾天。盤玩幾年后,木頭色彩就進一步加深,變成棕色或者深棕色,完全包漿后更美觀,這時木頭具亞光亮色,紋理棕、黃交織,眼或者鬼臉生動,滑、潤、沉重、手感好,盤時聲音脆如石子。
近些年,扁擔胡子文玩物件火爆,原木產量小,再生時間慢,僅產于東北,木料的收藏價值與日俱增。
扁擔胡子種子 周繇攝
不可磨滅的童年記憶
扁擔胡子,又叫東北扁核木、扁棗胡子、金剛木。山里人更喜歡叫它扁擔胡子,因為“扁擔”不抽象,可見實物。扁擔是挑東西用具,山里人多用于挑水,“扁擔”成了“扁擔胡子”的記憶符號,是大山深處的記憶。
童年對扁擔胡子的認知并不是什么“金剛木”“黃花梨”“文玩物件”,而是山里孩子們的美味野果。大山里的孩子,就有這個優勢,在快樂的童年里,更多地呼吸大自然的清新空氣,品味更多的天然野味。
熟透了的扁擔胡子果實紅色,在濃綠色的葉腋下一串串,紅潤剔透。果實聞起來微香,果肉橘黃,肥厚多汁,放嘴里咬下去,汁水在口腔里飛濺,舌頭卷起果肉,細細咀嚼一番,酸甜多汁,略帶苦味。吐出的核揣兜里舍不得扔,紫紅的汁液沾滿手指,很久以后依舊殘留著果子的香氣。
扁擔胡子并不是成片生長,需穿越灌木叢林才能找到。扁擔胡子果實成熟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其多生長在林緣、河岸等陽光充足的陽坡。采摘扁擔胡子果實,手、臂還會被擔胡子枝條上的皮刺劃傷,但這都阻擋不了人們采食的欲望。
扁擔胡子果實為漿果狀核果,扁球形,直徑1.0—1.5厘米,平均單個果實重1.6克,最大單果重2.5克,千粒果可出果汁130克。果實含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糖類,可加工成果脯、果茶、果醬等天然綠色食品,亦可釀酒,其口感甘醇爽口,色味俱佳,是很有開發價值的野生果品和天然保健品資源。
扁擔胡子是大自然的產物,是山里人兒時的美味。多年以后,扁擔胡子依舊是舌尖上難以忘懷的滋味。
扁擔胡子手串 劉玉波供圖
集“美貌”與“才華”于一身
扁擔胡子姿態別致、優美,株形圓潤豐滿,自然呈拱形,葉芽萌動較早,葉片亮綠。4月末開花,黃花繁密,帶有濃郁香氣,亮綠葉片加上亮黃色的花朵在陽光下蔚為壯觀。果梗較長,鮮紅的果實懸垂于濃綠的拱形枝下,粒粒紅潤,顆顆飽滿,宛如一串串倒掛的紅瑪瑙,在綠葉的襯托下格外鮮艷奪目,更顯得生機盎然,掛果期長達兩個月,霜后樹葉落地,紅艷艷的果實還點綴枝頭,十分誘人。
扁擔胡子果核入藥,稱蕤仁,是我國東北特有的中藥材,具有養肝明目、疏風散熱之功效,常用于治療結膜炎等眼病,是眼科良藥;莖、葉、果、根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消腫、護肝功效,治療虛咳、久咳、癰疽毒瘡、蛇咬傷、風火牙痛、骨折、消化不良等;嫩尖可當蔬菜食用,俗名青刺尖,可制干菜;種子富含油脂,出油率30%左右,油呈暗棕黃色,澄清透明,凝固后白色如豬油,可供食用、制皂、點燈;蜜粉豐富,是春季一種優良的蜜源植物。
扁擔胡子生長緩慢,幾十年才能利用,種源較為稀有,在吉林省已被列為省級重點保護植物。
扁擔胡子可用播種或扦插法繁殖。播種,果實成熟時采摘,去除果皮及果肉,種子千粒重316克,種子進行層積處理,翌春播種,當年苗高15—20厘米;扦插,4月采1—2年生尚未萌芽枝條,剪成15—20厘米長插穗,上留2—3個芽苞,用培養液處理2—4小時后,扦插于塑料大棚育苗床上,保持空氣濕度90%、土壤溫度20℃—22℃,在“頭寒腳熱”條件下,1個月余即可生根,亦可于6月末7月初進行全光照嫩枝扦插,40天生根。
扁擔胡子是重要的森林資源,是森林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扁擔胡子集木雕、食用、觀花、賞果、藥用于一身,開發前景廣闊,保護與繁育好扁擔胡子,是未來林業產業的亮點。(劉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