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皮云杉蒼勁挺拔、蔥蘢青翠,扎根在巍巍長白山與小興安嶺這片黑土地深處,猶如翠綠屏障,牢不可摧。圖為紅皮云杉雌球果。周繇攝
推薦詞
紅皮云杉是中國東北珍貴的古老孑遺樹種,著名的“云冷杉林”建群種之一,耐水濕、耐寒冷、耐貧瘠,生態幅度寬,環境適應性強,忠誠呵護著東北三江平原生態平衡。其材質優良,紋理直,輕軟,堅韌有彈性,白色有光澤,有松脂氣味,耐腐朽,用途廣泛。紅皮云杉樹形高大挺拔,樹冠圓潤,尖削似塔,雄偉壯觀,蒼翠秀麗,是著名的行道樹和風景樹。
樹木檔案
紅皮云杉,松科,云杉屬,常綠喬木,又名紅皮臭、白松、高麗云杉。高達30米,胸徑達80厘米;樹皮灰褐色或淡紅褐色,裂成不規則薄條片脫落;樹冠尖塔形,大枝斜伸至平展,小枝上有明顯的木釘狀葉枕。種子灰黑褐色,長約4毫米。花期為每年5—6月,球果每年9—10月成熟。其廣泛分布于中國東北東部山地的長白山、小興安嶺;朝鮮、俄羅斯遠東地區也有分布。
紅皮云杉雄球花 周繇攝
在巍巍長白山與小興安嶺深處,無論土壤是肥沃還是貧瘠,土地是平坦還是怪石嶙峋,紅皮云杉都蒼勁挺拔、蔥蘢青翠、攀坡蔓生、綿延不絕,猶如一道沿山而筑的綠色長城,牢不可摧。
紅皮云杉球果(中期) 周繇攝
優質木材的提供者
云冷杉林是我國主要的森林群系之一,紅皮云杉、魚鱗云杉、臭冷杉是其中重要的植被。我國的“云冷杉林”蓄積量占森林總蓄積量的21%,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在我國所生產的優質木材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云冷杉林”提供的。
紅皮云杉木材與紅松木材相比,較為潔白,其產地與魚鱗云杉、沙松、臭松統稱作白松。材質輕軟細致,紋理均勻,耐腐、抗腐,強度大于紅松,用途廣泛,為家具、建筑、橋梁、舟船及航空等原料用材。其翹曲性和共鳴性能良好,為鋼琴和提琴等樂器制作之上等原料,細致和適度的木紋,彰顯優良的品質和高貴的工藝價值;木質纖維較長,且含量高,為制漿造紙等纖維工業的優質原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東北林區成為支援國家建設的重要物資基地。紅皮云杉材質優良,出材率高,在轟轟烈烈的木材生產年代,成為主伐對象,被運到全國各地支援建設。
全國勞模、黑龍江省鐵力林業局職工馬永順在那個年代創造了手工伐木年產量1200立方米的全國紀錄,其中就有一定數量的紅皮云杉。
馬永順自己估算,一生大約采伐了3.6萬多棵樹,他下定決心,植樹造林,栽的樹一定要超過自己砍倒的樹,還上這筆賬。
紅皮云杉耐水濕、耐寒冷、耐貧瘠,在適宜的立地條件下具有造林成活率高、保存率好的特點,馬永順把它視為造林的首選樹種之一。2000年2月,馬永順去世了,為完成他的遺愿,遺孀王繼榮率領“馬家軍”綠化荒山,承擔起來植樹造林的重擔。
“馬家軍”造林年年不停步,紅皮云杉年年相伴。據《黑龍江日報》報道,2001春季“馬家軍”在馬永順造林基地栽植了5000余株紅皮云杉樹苗;2005年5月,已是76歲高齡的王繼榮老人又率領“馬家軍”乘車前往山上馬永順造林基地,揮鎬植下了3000余株紅皮云杉樹苗。“馬家軍”后繼有人,馬永順的心愿早已在小興安嶺的山巒間變成現實。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內蒙古東部林區都在營造和發展紅皮云杉人工林,因為定向培育和集約栽培,其生長速度比天然林快3—4倍。如今,紅皮云杉造林所占比重逐年上升,成為東北林區主要造林樹種。紅皮云杉林的培育是增加木材產量、恢復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紅皮云杉雌球花 潘春芳攝
美好環境的捍衛者
紅皮云杉分布于我國東北地區,北界達大興安嶺的呼瑪河流域,常與針葉樹、闊葉樹混生組成針葉混交林或針闊混交林,間有成片純林。紅皮云杉根系龐大,適應多種土壤類型,強壯的根系穿巖裂石,其耐寒性極強,可抵御-60℃極端低溫。
在黑龍江省西北部嫩江市有一大片古老紅皮云杉人工林。清朝康熙二十三年在此建設墨爾根水師營,其總管崔枝藩在此長期駐扎,專門種植占地600公頃的紅皮云杉林。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如今這片林海已經成為珍貴的國家森林資源,旅游勝地,生態林景區。景區內紅皮云杉密度非常大,經過自然生長與人工栽培,已經形成一套自我完善的生態體系,珍稀鳥類已恢復到60年前狀態,之前絕跡的動物重新煥發生機。
紅皮云杉四季常青,樹體高大挺拔,其冠幅與冠高比適中,有人專門統計過冠幅與冠高之比,近于0.618黃金分割,觀賞效果最好,是我國東北地區城鎮綠化和庭院觀賞應用最多的樹種。其可孤植、列植或叢植,尤以群植和片林的生態功效和景觀效果為佳。
紅皮云杉壽命長,在生長過程中樹體外形變化不大,長期保持優良的觀賞價值。
研究人員測定紅皮云杉的自然釋放揮發性物質成分及相對含量,結果表明:1年生枝及針葉揮發物中鑒定出16種化合物,2年生枝及針葉揮發物中鑒定出14種化合物,均為萜類物質,對懸浮在空氣中的細菌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研究人員測定紅皮云杉林分空氣負離子濃度7月份達到峰值1320個/立方厘米,并且7月、8月、9月空氣負離子濃度均在1000個/立方厘米以上,并且負離子濃度在一天中的變化幅度不大,早晨及下午空氣負離子濃度較高。這說明,紅皮云杉林具有相對較大的森林康養價值。
紅皮云杉球果(初期) 周繇攝
紅皮云杉群落 周繇攝
生態屏障的守護者
沙地云杉,曾一度被認為是紅皮云杉。翻開厚厚的《克什克騰旗志》之林業卷,可以見到專門記載《紅皮云杉自然保護區》的一章,記述著大漠奇珍“紅皮云杉”。后經考證,文中所述應該是沙地云杉。沙地云杉與紅皮云杉確實長得非常像,針葉如云、冠如寶塔、冬時墨翠、樹姿剛勁而健美。
1980年,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教授徐文鐸來到內蒙古白音敖包時,他感到詫異,紅皮云杉是冷濕針葉植物,怎么能在干旱的沙地上大片生存呢?
在徐文鐸的帶領下,一群科研人員對白音敖包云杉、“紅皮云杉”等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分類學研究,從形態解剖的比較、同工酶測定、染色體核型分析、栽培實驗觀察和群落生態地理分析認定:文中的“紅皮云杉”既不是真正的紅皮云杉,也不是紅皮云杉變種,而是沙地云杉。
1998年3月27日,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廳在北京主持召開了有關白音敖包自然保護區云杉新種的鑒定會,會上做出了《沙地云杉新種鑒定意見》:分布在白音敖包自然保護區的云杉是一種特有的新種,而由它形成的沙地云杉林在世界上非常罕見,是僅分布于內蒙古草原地帶渾善達克沙地上的殘遺森林生態系統類型。
沙地云杉的神秘面紗揭開,也證實紅皮云杉沒有離開家園,一直堅守在東北林區深沉的黑土地上。
白音敖包自然保護區風光旖旎,景色迷人,是中國北方不可多得的旅游勝地,每年都有大批海內外游客慕名而來。至今,因歷史原因,還有些人親切地稱沙地云杉為紅皮云杉,一株直徑達1米、高20多米的樹,被當地牧民奉之為“神樹”,深受敬仰,文人墨客以詩歌、散文、傳記等形式對“紅皮云杉”大加贊賞。(劉玉波)
紅皮云杉植株(山坡型) 周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