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植成,國之富也。草原被譽為地球的“皮膚”,在涵養水源、防風固沙、保持水土、凈化空氣、固碳釋氧以及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都發揮著關鍵作用,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邊疆穩定、民族團結和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農牧民增收等方面具有基礎性、戰略性作用。
由于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我國70%以上的草原正面臨不同程度的退化危機,退化草場嚴重影響著草原生態服務功能發揮和地方可持續發展。
為更好地保護草原生態環境、筑牢我國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區的生態安全屏障,中國綠化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品牌于2019年1月發起全國首個草原保護修復公益項目——“一平米草原保護計劃”,旨在促使草原生態系統向良性循環方向發展。
“擴綠、興綠、護綠”并舉,遏制草原退化趨勢。在項目實施上,針對內蒙古自治區各地草原不同的退化類型、程度和特點進行科學規劃,并扎實推進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沙障設置、播種草種、圍欄封育等關鍵工作,讓越來越多退化、沙化、鹽漬化嚴重的土地重現生機。在草種選擇上,通過帶狀種植以檸條為主的灌木作為防護帶,帶間混播楊柴、沙打旺、草木樨、披堿草、錦雞兒等優質鄉土草種,提高草原植被覆蓋度,增強草原抗逆性和穩定性,促進草原生態快速恢復。在撫育管護上,認真做好病蟲害監測與防控、防火、補水、施肥、補苗等撫育管理,同時定期對實施成效進行自查并及時開展補植補種工作。在項目成效上,當地林草部門履行監管職責,從項目建設總體情況、項目資金使用情況、項目檔案管理、項目管護、竣工決算驗收等五方面,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全面監督,從根本上保證退化草原修復效果。
積極整合社會資源,共繪綠色發展藍圖。項目通過攜手愛心企業、明星和粉絲團,借助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平臺發聲,凝聚愛心公眾參與互聯網募捐,共同為重現中國北方草原盛景而努力。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截至目前,“一平米草原保護計劃”已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烏蘭察布市等地,累計修復退化草原292.05萬平方米,修復的草原累計碳匯量達146.03噸。其間,與現代汽車攜手,在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中旗通過土壤改良、圍欄封育、免耕補播鄉土草種等措施,開展鹽堿干湖盆地退化草原修復;與肯德基中國緊密合作,在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采用圍封禁牧、免耕補播等方式開展草原生態修復;聯合金典、招商銀行等在鄂爾多斯市通過灌草結合的方式實施退化沙化草原修復。通過示范帶動更多社會公眾關注草原保護與修復,有力推動草原生態系統穩步邁向良性循環,使其逐步恢復生機與活力。
林草興,則生態興。展望未來,中國綠化基金會“一平米草原保護計劃”公益項目將積極與“三北”工程的整體戰略相融合,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持續推進退化草原保護修復工作,精心保護好祖國寶貴的草原資源。同時,期待更多草原“守護者”共同接力前行,用重煥生機的草原繪出美麗中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嶄新畫卷。(張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