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麒麟閣,山中虎豹閑。在林中自由徜徉的虎豹,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承載著對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渴望。
虎與豹,均為大型食肉動物。它們的存在,是生態系統完整、健康的重要標志。多年來,由于棲息地破碎化、獵物種群快速消失、可供恢復野生種群長期生存的大面積森林不多見等原因,野生虎豹幾乎銷聲匿跡。
中國是世界野生虎豹的重要分布區,曾擁有9個現代虎亞種中的5個、9個現代豹亞種中的4個。為有效恢復野生虎豹種群,中國政府遵循自然規律,在東北地區溫帶針闊混交林保存完整、東北虎豹種群分布最多、活動最頻繁和最重要的繁殖區域設立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面積達1.41萬平方公里。
多年來,中國綠化基金會始終關注著野生東北虎豹種群保護與發展情況。2018年起,“與虎豹同行”公益項目落地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琿春市,計劃利用5年時間,打造社會和公眾參與的生態友好型鄉村社區,保護以東北虎豹為旗艦物種的生態系統,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如今,琿春的虎豹主題民宿日漸紅火,群眾參與野生動物“食堂”生態田種植解決了虎豹的“口糧”問題,各類宣教科普活動豐富多彩……公益項目的落地實施,對人與野生動物和諧共處進行了有益探索,積累了豐富經驗。
巡護路上 守護是最莊嚴的承諾
“老虎一般在早晨和傍晚活動,巡護的時候,要避開它們。”“與虎豹同行”公益項目社區巡護員李洋介紹。
2021年,90后李洋得知要成立東北虎豹巡護隊后,毅然辭去外地的工作,返回家鄉,成為第一批加入巡護隊的隊員,“想為家鄉做點實事”。
跟隨李洋的腳步,從琿春市春化鎮鎮安嶺村向森林行進,林海翻涌,溪水潺潺。這里,就是野生東北虎豹的棲息地。
“與虎豹同行”公益項目實施以來,中國綠化基金會成功組建兩支村民巡護隊,與國家公園管理部門相互配合,在村屯周邊東北虎豹關鍵棲息地進行定期巡查、清山清套,為虎豹和野生動物提供安全的棲息地。
同時,巡護隊還負責科學采集動物糞便等監測和科研基礎工作,為后期科研團隊開展東北虎豹食性、遺傳性研究收集樣本。
截至目前,村民巡護隊共計巡護樣線總長度達4.8萬公里,清除獵套75個,實現村域范圍內“零盜獵”,采集科學樣品1237份,收集科學數據16245條。
細心的守護換來了野生東北虎的定居。
“根據巡護隊員常年巡護觀測,結合國家林草局東北虎豹監測中心的中國東北虎豹種群數據庫,我們發現,項目開展以來,一只雌虎和兩只雄虎一直在項目地周圍棲息地定居,安全、幸福地生活。”談到“與虎豹同行”公益項目,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東北虎豹生物多樣性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副站長馮利民分享了這一令人欣喜的重要成果。
發展路上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嘗試
走進鎮安嶺村,白墻藍瓦的朝鮮族民居錯落地分布在群山間,墻上圖畫中的東北虎豹活潑生動,“東北虎豹回東北”的標語不時出現。村莊僅有100余人,且大部分是留守老人,種植大豆、玉米和養殖黃牛是當地群眾的重要經濟來源。
地處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腹地,鎮安嶺村周邊野生動物數量快速增長,周圍森林中的梅花鹿、野豬等食草動物越來越頻繁地進入森林周邊的農田,以莊稼為食,使得有些地塊經常顆粒無收,不少村民經濟收入受到嚴重影響。
“與虎豹同行”公益項目急群眾之所急,通過預購收成,補償村民被大中型食草動物取食的農作物,從而維持虎豹食物的穩定。
項目已建設野生動物“食堂”——生態田300畝,打造了山林與村民之間的生態屏障,豐富了野生動物的食物鏈。僅2022年,300畝生態田中,全年監測到10種獸類共計845次前來“就餐”,其中包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5種。
不僅如此,項目還為村民提供蜂箱、蜂具,以及雜糧種等生產資料,以符合當地生態系統特征的方式,種植特色農產品,提高附加值,增加村民收入。目前,已支持11戶農戶110套蜂箱和蜂具,補貼10戶農戶種子。
伴隨著東北虎豹的聲名遠播,鎮安嶺村也迎來了越來越多的游客。
鎮安嶺村支部書記、朝鮮族大姐具順子也是“與虎豹同行”公益項目的受益者。
2024年,“與虎豹同行”公益項目在鎮安嶺村完成10間農舍改造和美化,成為以虎豹保護為主題的民宿,發展生態體驗,為當地居民改善居住條件的同時,也為農民創造了增收的機會。具大姐家的房子也改造成民宿,并且已經接待了自然教育研學團。
“民宿建好了,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夠來到我們村莊,關注東北虎豹保護,感受大山里的美好生態,體驗朝鮮族文化,品嘗朝鮮族美食!”具大姐說。
科普路上 喚醒保護野生動物責任感
“東北虎豹雖然是猛獸,但它們同樣是大自然神奇造物中的一種,是健康生態系統的重要一環,是非常珍貴的‘寶貝’。”青野生態創始人、自然教育導師刁鯤鵬向自然體驗團介紹。
尋找野生動物留下的足跡、辨別不同植物是否被取食……圍繞野生東北虎豹保護,多樣的自然教育活動在“與虎豹同行”公益項目的推動下持續開展。
截至目前,項目已建設野生動物實時觀測平臺一處,觀察野生動物到訪痕跡,整體提高生態田的科教價值;建設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第一座社區自然教室,總面積120平方米;接待自然體驗團(觀察團)6次,共130余人。
相關活動不局限于項目地,中國綠化基金會以“與虎同行 走近自然”為主題,在全國各地開展公眾體驗類青少年自然教育活動13場。開展“自然宣講官”公益朗讀活動,累計朗讀以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為主題的文章25篇,錄制上傳音頻500余條,播放量達到2.1萬人次。
現代通信、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也在項目實施中得以應用。國際領先的“大貓之眼”系統,實現了對國家公園內的野生虎豹等野生動物和生物多樣性實時自然觀察。通過培訓村民直播,通過村民之眼,讓公眾通過現代科技,實現了與野生動物和國家公園零距離互動,參與觀測、保護等。社會公眾帶著好奇,也來到國家公園,實地感受自然環境、學習自然知識。
對在國家公園內開展自然教育,特別是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開展自然教育,刁鯤鵬有自己的體會:“在自然資源最富集的國家公園內開展自然教育,學知識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傳遞自然的美好,喚起保護自然的信心和對美好生活向往。”
5年來,中國綠化基金會“與虎豹同行”公益項目通過巡護監測、社區發展、自然教育等多個版塊協同推進,改善虎豹棲息地,恢復生物多樣性,打造了生態友好型鄉村社區。虎嘯山林、豹躍青川、人得其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就在眼前。(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