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冷杉(Abies ziyuanensis)是我國南方著名的孑遺瀕危植物,1977年首次在廣西資源縣銀竹老山被發現,并由此得名,是為數不多以廣西地名命名的孑遺瀕危物種。
資源冷杉屬于環境敏感型樹種,一度面臨嚴峻的滅絕危機。為拯救資源冷杉這一極小種群植物,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先后6次立項開展資源冷杉保護工作,累計落實項目資金565萬元。十多年來,廣西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胡興華帶領科研人員,長期深入銀竹老山自然保護區海拔1800多米的高寒山地,開展監測和保護工作。如今,他們的努力已初見成效,資源冷杉滅絕風險得到極大扭轉,逐漸展現出蓬勃生機。
滅絕預警:岌岌可危的生存現狀
1977年,廣西林業人員在資源縣銀竹老山調查時,驚喜地發現一種殘遺的松科冷杉屬植物——資源冷杉,其分布遠遠超出了冷杉屬植物的常規范圍,在當時的動植物學界引起了極大轟動。隨后,科研人員又陸續在資源縣梅溪鎮銅座村、全州縣大西江鎮炎井村,以及灌陽縣千家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了資源冷杉的蹤跡,但每個分布點僅有1-2株。
資源冷杉生長極為緩慢,生境也極其脆弱。在全球氣候變化和人為干擾等因素的影響下,資源冷杉的種群迅速衰退。現存的資源冷杉不僅居群數量少、植株數量有限,而且植株多為老、中年齡,幼樹和幼苗稀少,具有典型的衰退型種群特征。自被發現以來,銀竹老山的資源冷杉種群已嚴重退化,植株數量從當時推測的1千多株急劇減少到僅剩86株,面臨十分嚴重的局域滅絕風險,保護工作迫在眉睫。
科研攻關:突破繁育技術瓶頸
在對資源冷杉進行調查和監測的過程中,胡興華團隊發現資源冷杉存在十分嚴重的有性繁殖障礙,這導致其種子高度敗育。若想拯救陷入極度瀕危狀況的資源冷杉,當務之急是查明種子嚴重敗育的原因,攻關種苗繁育技術難題,培育出更多的資源冷杉種苗,從而不斷增加資源冷杉個體數量,促進其野外種群規模的穩定恢復。
2014年,科研團隊在花粉研究上取得了關鍵進展。他們經對花粉進行研究,發現花粉仍具有較高的活力,這意味著可以通過人工授粉的方式提高資源冷杉的繁育成功率。經過多次反復實驗,團隊終于發現種子嚴重敗育的關鍵原因在于資源冷杉雌雄花成熟期不同步。基于這一重大發現,科研團隊研發出了資源冷杉授粉育種方法,成功培育出資源冷杉活性種子,實現了該植物幼苗繁育零的突破。
該方法的相關技術先后獲得中國發明專利和美國發明專利授權。通過人工授粉育種,研究人員首次獲得大量的資源冷杉活性種子,并突破性地培育出2100多株資源冷杉幼苗,為資源冷杉的種群恢復帶來了希望的曙光。
十年堅守:初顯生機的綠色希望
得益于人工繁育技術的突破,自2015年以來,胡興華帶領團隊全身心投入到資源冷杉的培育和回歸工作中。截至目前,團隊累計培育出資源冷杉幼苗5000多株,先后在銀竹老山、千家洞等自然保護區及分布地建設了13個回歸基地,并多次開展回歸活動,累計回歸種植資源冷杉苗木680多株,成活保存率達到90%,成功扭轉了資源冷杉野外植株數量持續減少的趨勢,為該植物野外種群的重建和恢復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悉,科研團隊計劃在今年4月分批次開展大規模的資源冷杉回歸活動,預計回歸1400株,屆時將完成“十四五”末回歸2000株的目標。這將是繼2021年資源冷杉實現全球范圍首次野外回歸后,迎來的最大規模回歸活動。
從2014年到2025年,歷經十余年的艱苦努力,資源冷杉的保護工作從滅絕預警階段逐步走向生機初顯,并開始煥發生機。未來,相信在各級林業主管部門和科研單位的不懈努力下,資源冷杉一定能夠擺脫瀕危困境,重新在大自然中茁壯成長,續寫綠色篇章。(李榮霞 胡興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