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恩施市白楊坪鎮九根樹苗圃基地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恩施市林業局在此打造的鄉土樹種“基因庫”內,新綠連綿,杉木挺拔,烏桕葉搖,三年生楠木苗茁壯成長,以蓬勃態勢踐行著生態發展理念。
鄉土樹種:千年選育鑄就生態根基
地處北緯30°黃金生態線的恩施市,得亞熱帶季風潤澤,聚鄂西林海精華。在這片森林覆蓋率達67.77%的沃土上,杉木、楠木等幾百余種鄉土樹種歷經了千年的自然選擇,早已與這片土地血脈相連,具有極強的生態適應性和極高的病蟲害抵御能力,形成獨特的生態基因譜系。恩施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土生土長的樹種,用年輪記載生態密碼,以綠蔭守護萬物家園。深扎的根系是水土保持的天然堤壩,交錯的枝椏架起生物多樣性的立體網絡。它們既是守護水土的天然衛士,更是滋養萬物的生態保姆,為200余種野生動植物撐起保護傘。”
科學規劃:科技賦能筑牢育苗根基
從“一粒種”到“萬頃林”的蛻變,源自科學培育體系的強力支撐。為推進鄉土樹種的規模化培育,恩施市制定了詳細的鄉土樹種培育規劃,建立鄉土樹種育苗基地,通過引進先進的育苗技術和管理模式,實現了從種子采集、苗木培育到成樹栽植的全流程標準化管理。在銅盆水國家杉木良種基地,林場負責人指著整齊劃一的苗床介紹“我們采用先進的育苗技術,確保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長質量。”恩施市林業局通過與湖北民族大學合作選育的本地遺傳改良杉木樹種,具有更強的抗逆性和更大的經濟價值,為全市多個造林綠化工程項目輸送“綠色血液”。
政策扶持:專業護航激發群眾熱情
“育苗有補貼,技術送上門,銷路不用愁。”龍鳳鎮種植大戶葉冬生在10余畝木荷苗圃里細數政策紅利,“去年我撫育的苗木長勢很好,享受了育苗補貼,激發了我擴大苗圃的信心,明年計劃再育10畝楨楠。”為推動鄉土樹種培育工作的深入開展,恩施市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一支支林業技術小分隊深入田間地頭,一場場暖心技術指導叩響了百姓的家門。資金補貼、技術培訓、市場推廣等一系列政策組合拳激發了企業和農戶種植開發鄉土樹種的活力。
綠色崛起:富綠同興繪就雙贏圖景
恩施市通過培育鄉土樹種,不僅為生態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更為當地經濟發展開辟了新路徑。依托櫻桃、銀杏、珙桐等樹種的獨特觀賞價值,精心打造了恩施大峽谷、梭步埡石林等多條旅游線路,引得游客紛至沓來。同時,楨楠、香樟等珍貴木材在家具與工藝品領域大放異彩,漆樹、油桐、厚樸、銀杏等成為了群眾增收的“綠色銀行”。
近年來,恩施市投資300余萬元,專注于油桐、烏桕、杜鵑、櫻桃、厚樸、水杉、紅豆杉、楨楠、紅葉石楠等鄉土樹種的培育,苗木銷售遍布州內外,市場反響熱烈。未來,這里將構建“種質保護-良種選育-規模生產-多元開發”的全產業鏈,通過市場化運作實現生態價值轉化。隨著21萬株新育苗木植根于武陵群山,一幅“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交相輝映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北緯30度的神奇土地上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