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地理上跨越南北,氣候、植被也同時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征。全省生態旅游資源豐富,有小橋流水人家的古鎮水鄉,有精巧雅致的古典園林,有煙波浩渺的湖光山色……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目前,江蘇省有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自然保護地211個,建成省級森林步道76條、總里程超過500公里。
“以自然保護地、動植物園、森林步道等為依托開展的生態旅游,受到社會大眾的廣泛青睞,呈現蓬勃發展態勢。”江蘇省林業局副局長史新明介紹,2024年,全省生態旅游地接待游客達3億人次,直接經濟收入超160億元,帶動社會綜合產值超千億元,生態旅游已成為改善民生、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宜興太華山森林步道 江蘇省林業局供圖
今年以來,江蘇省林業部門深入挖掘生態旅游新亮點,精心組織遴選了317項生態旅游項目,包括大豐麋鹿保護區“鹿王爭霸賽”、常熟尚湖景區牡丹花會、南京棲霞山森林公園“秋棲霞”活動、泰州溱湖濕地公園“端午龍舟賽”等。
在江蘇省林業局4月17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江蘇省種苗站副站長張建宇推薦了省內4條精品生態旅游線路:
一是沿長江生態人文線路。該線路依托長江岸線生態修復工程,集江灘濕地保護、珍稀物種觀測、濱江綠廊騎行于一體,展現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特色。
二是沿太湖山水田園線路。以太湖為核心,聯動蘇錫常三市,串聯湖濱生態修復區、森林氧吧與水鄉古鎮,展現江南“水—林—田—鎮”復合生態系統,融合濕地觀鳥、森林康養與絲綢文化民俗體驗。
三是沿里下河水鄉風情線路。以里下河湖蕩濕地群為骨架,整合垛田農耕、荷藕種植等活態文化遺產,通過“水陸共生”模式展示農耕濕地文化與生物多樣性,提供濕地泛舟、候鳥追蹤與漁家文化深度研學等。
四是沿古黃河古韻今風線路。該線路聚焦黃河故道沙地—濕地復合生態系統,結合沙地蘋果、梨園等特色農林產業,展示采煤塌陷區“廢地變澤國”的生態奇跡。
結合當下公眾對郊野公園、戶外徒步運動的需求熱點,還推介了南京老山森林公園、無錫宜興森林公園、徐州環城森林公園、常州天目湖森林公園、常熟虞山森林公園等10處特色生態旅游目的地。
2020年以來,江蘇省林業局累計向社會推介森林體驗、運動賽事、民俗活動、種苗花卉、野生動物、濕地游覽等六大類生態旅游活動827項。
順應生態旅游消費多元化和個性化發展趨勢,江蘇省正深入推進生態旅游與文旅、農旅、體旅等融合發展。“今年,我們將以深化品牌、提升體驗、強化合作為主線,從提升品質、推廣品牌、協同區域、強化合作等4個方面推進生態旅游高質量發展。”史新明表示。(吳瓊 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