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4月3日電 題:四川廣元:徒步古蜀道
新華社記者薛玉斌、趙怡寧、蕭永航
春日古道,低頭是溫潤古樸的青石板,抬頭是遮天蔽日的古柏樹,耳邊風聲颯颯,空氣中盡是草木清香。徒步其中,仿佛能夠聽到馬鈴聲從遠方傳來,一位旅人正背著竹簍,從轉角經過。
這里是四川廣元古蜀道,位于川陜交界,連接關中平原與成都平原。曾經的蜀道是貫通南北的交通要道,如今歷經千年風霜,古韻不減、再添新色,已然成為眾多人心中的徒步線路。
今年,古蜀道徒步游活動即將在4月下旬開啟,趁著春光,徒步愛好者們將到訪這條千年古路,體驗人文與自然交織融合的行路趣味。廣元市已連續舉辦兩屆古蜀道徒步游活動,推出三段古蜀道徒步游線路。據廣元市政府統計數據,2023年9月以來,參與古蜀道徒步游的游客已達到60萬人次。
一名游客正在拍攝蜀道古柏。蒙立波 攝
兩千多年前,秦統一六國時修筑蜀道,種植柏樹以計量路長。蜀道自關中秦川,穿越秦嶺、巴山逶迤而來,無數英雄好漢、文人墨客經此路入川。它見證了諸葛亮雄踞劍門關、唐玄宗逃難入蜀地,李白曾興嘆“黃鶴之飛尚不得過”,陸游從這里“細雨騎驢入劍門”。
如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從“蜀道難”到“蜀道暢”:京昆高速、寶成鐵路、西成高鐵、嘉陵江航道在川東北交織,公路、鐵路、水路、航空、管道等運輸方式齊備……現代交通的便利讓蜀道不再“難于上青天”,古蜀道在新時代適應著人們的新需求。
“‘蜀道’徒步線路因其獨有的歷史古韻、人文情懷享譽中外,我們系統修繕了金牛道上的翠云廊等核心路段,將古柏保護、非遺體驗、山地運動等元素融入徒步場景,吸引了眾多徒步愛好者,讓古蜀道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廣元市劍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廖興泉說。
2025年3月,游客們正在古蜀道攔馬墻段徒步。新華社記者 趙怡寧 攝
當地仍存的12000余株古柏樹,年齡最大的已逾2300歲,它們散落在綿延的蜀道兩旁,徒步者可近距離觀察古樹斑駁粗糙的枝脈,腳邊蜿蜒著凸起的樹根。
“千年古柏讓蜀道有綠野仙蹤一般的體驗,行走其間,很容易就與古人‘同頻共振’,心中非常平靜。”西安游客張楊驚嘆于腳下和眼前深厚的文化底蘊。
徒步蜀道,放緩腳步、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千年前工匠們的巧思。廣元市劍閣縣文化旅游康養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徐程杰介紹:“攔馬墻如同現代高速公路的圍欄,防止馬匹游人從山路跌落;鏨痕線如同當今的減速帶,防止沖坡及雨天打滑;為適應地形,工匠們直接將原生山體塑形為階梯,筑成碥路,這些都頗具巧思。”
古蜀道曾有通車功用,因此路段較為平緩,適宜各個年齡層出行,不少徒步者帶著家人、寵物探秘尋幽。戶外運動愛好者郭燕說:“帶著孩子來這里,能夠切身感受到古蜀文化,既親近自然,又能了解歷史。”
2024年11月7日拍攝的翠云廊古柏。新華社發(蘭紅光攝)
今年古蜀道徒步游活動開幕在即,廣元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王壯說:“今年的徒步游活動,會更加注重蜀道文化的展示、市場主體的參與和新技術的應用,提升徒步游的配套服務能力,讓更多游客可以四季徒步古蜀道,深度體驗蜀道悠久的歷史和秀美的風光。”
“三百長程十萬樹。翠云廊,蒼煙護。”清代劍州知州喬缽的詩詞,道出這條古路的磅礴意象。春風吹過,滿山松柏簌簌作響,它們傾聽過商旅的交易、詩人的平仄,如今又為徒步的游客們撐起一方陰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