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视频中文字幕,久久ww精品w免费人成无码,一级毛片在线观看视频,国产精品久久久一本精品重冂色情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林草新聞 > 林場種苗 > 國有林場

付家機械林場在沙地邊緣筑起堅固生態屏障

2025-04-03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字體:  打印本頁

分享到:

在遼寧省昌圖縣西北部的大沙梁,國有昌圖縣付家機械林場宛如一顆綠色明珠,閃耀在科爾沁沙地東南邊緣。這里,東與吉林省四平市相鄰、北和吉林省梨樹縣接壤、西與內蒙古科左后旗隔遼河相望,地理位置特殊,是防沙治沙前沿陣地。

多年來,付家林場通過樟子松良種基地建設及大力開展防沙治沙,在沙地邊緣筑起了一道保護生態、促進發展的堅固屏障。

綠色屏障 防沙治沙顯成效

付家林場所在地區屬于亞熱帶半濕潤半干旱季風性氣候,年平均降水量450毫米左右,沙壤土的特性使得這里生態環境較為脆弱。多年來,林場累計完成造林12.5萬余畝,如今經營面積13.7萬余畝、森林活立木總蓄積量49萬余立方米、森林覆蓋率91.79%。

這片人工林主要由樟子松、楊樹構成,其中國家級公益林9萬余畝、地方公益林近8千畝、商品林3.8萬余畝,守護著周邊7個鎮場137.3萬畝耕地,阻擋科爾沁沙地南侵。

為了提升森林質量和防護功能,付家林場不斷探索創新造林模式。早期,樟子松和楊樹人工純林出現衰退病,導致樟子松大面積死亡。從2009年起,林場調整策略,增加針闊混交林面積,采用塊狀混交、行間混交等模式,混交林面積比例超過造林面積的60%。同時,根據季節和林地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春秋季機械造林、春季人工造林、雨季營養缽造林等方式,造林成活率達90%以上,保存率達85%以上。2020年起,林場又將工作重點轉向退化防護林修復,每年修復約2250畝,在樟子松退化林中栽植楊樹、桑樹,在楊樹退化林中栽植樟子松,逐步培育針闊混交林,進一步提升森林防護能力。

良種培育 夯實林業發展根基

付家林場樟子松良種基地的建設歷程,是一部不斷進取的奮斗史。付家林場自1962年開始引栽樟子松進行造林試驗,歷經多年發展,于1981年被列為部省聯營樟子松林木良種基地。到2009年1月,被確認為首批國家級重點林木良種基地。

林場場長周宏介紹,自2010年享受中央林木良種補助政策后,基地發展駛入快車道。新建2代種子園372畝、樟子松收集圃150畝、紅松收集圃105畝等多個項目,新增面積973畝,總面積達7189畝。在良種培育方面,基地科研人員通過控制授粉試驗雜交育種,培育優良樟子松新品種。借助促進結實技術試驗和截頂矮化試驗,提高種子園種子產量和品質,為林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良種保障。

“付家林場所處的大沙梁氣候干旱少雨,風沙侵蝕嚴重,部分造林樹種難以存活。近年來,我們不斷調整林分結構、優化樹種。2018年,林場從沈陽農業大學林學院引進桑樹進行試驗林建設,獲得成功。”周宏介紹,桑樹抗逆性強、生長量大,防風固沙效果顯著,在其他樹種難以生長的地塊也能茁壯生長。如今,桑樹栽植面積已達2000余畝,1000余畝已結果,不僅提高了北方沙區土地生產力,增加了森林覆蓋率和森林碳匯,還為當地帶來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特色經濟 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

在保證造林成活率的同時,付家林場積極探索林下經濟發展模式。林場利用林下空間,種植花生、地瓜、黃豆等農作物,不僅提高了水土保濕能力,減少林間撫育成本,還能讓樹木吸收部分肥力,促進生長。

周宏說:“目前,林場平均每年林下種植花生5000余畝,周邊種植戶平均每戶增收2萬余元。林下經濟成為帶動周邊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林場積極推進樟子松嫁接紅松實驗項目,構建新型紅松果材兼用林。通過嫁接,不僅縮短了紅松結實時間,解決了紅松實生苗在當地不易存活的問題,還改善了三北地區林分結構,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從150株試驗嫁接到建設105畝紅松優樹收集圃,再到近兩年大規模嫁接,如今付家林場嫁接的紅松長勢良好,部分已開始結實。以當前市場價格估算,進入盛果期后,每畝紅松果材兼用林經濟效益可達1萬多元。紅松采伐后,相比樟子松木材收益還能增加50%以上。

周宏表示,下一步,林場將緊緊圍繞科爾沁沙地殲滅戰建設任務目標,通過全面參與防沙治沙,開展人工造林、森林撫育、退化林修復等措施,鞏固拓展治理成果,持續提升林草植被綜合蓋度。并與沈陽農業大學開展聯合攻關,積極探索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治理林草模式,助力打好打贏科爾沁沙地殲滅戰。(袁海洋

【糾錯】
無障礙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