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6日,在世界遺產大會上,山東東營黃河口候鳥棲息地作為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的重要組成部分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填補了山東省世界自然遺產空白。
世界自然遺產申報成功,是黃河口國家公園候選區生物多樣性愈加豐富、生態品質日益提升、創建工作取得豐碩成果的具體體現。
黃河口國家公園候選區位于東營黃河入海口,總面積3518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1371平方公里、海域面積2147平方公里,主要保護對象為河口新生濕地和珍稀瀕危鳥類,其濕地生態系統十分重要、鳥類和海洋生物多樣性非常富集、河海交匯自然景觀極其獨特。
山東省委、省政府把黃河口國家公園建設作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大實踐,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黃河口時的重要指示要求,把高質量建設黃河口國家公園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抓緊抓實,將黃河口國家公園創建納入省委常委會工作要點、省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和爭取國家重點支持的工作,成立由省長任組長的黃河口國家公園籌建工作領導小組。
黃河口濕地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國際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節點,被譽為“鳥類國際機場”,目前鳥類種類已增加到374種。根據監測,2023—2024年度,黃河口丹頂鶴越冬數量達320只、野外繁殖達14巢;2024年,首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黑臉琵鷺、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疣鼻天鵝在保護區繁殖,東方白鸛成功繁殖202巢、繁殖幼鳥526只、累計繁殖3724只,黑嘴鷗繁殖種群穩定在1萬只左右。
黃河口國家公園候選區于2020年3月啟動創建工作,開展本底資源調查、創建方案編制等基礎工作。2023年1月,山東省政府向國務院呈報了《關于設立黃河口國家公園的請示》;10月,黃河口國家公園設立材料根據國家相關部委反饋意見修改完善后,經山東省政府同意由省自然資源廳報送國家林草局,進入呈報審批階段。
啟動創建以來,黃河口國家公園候選區聚焦重點創建任務,高標準謀劃建設,黃河三角洲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明顯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進一步提高,創建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各項重點創建工作高質量推進。研究制定了《黃河口國家公園高質量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為高水平建設黃河口國家公園明確了行動目標和具體任務。穩妥有序處置矛盾沖突,按照處置方案要求,按期完成退出確權海域154宗、44.6萬畝,鹽田6宗、1.8萬畝,養殖坑塘25宗、2.7萬畝,核心保護區內矛盾沖突全部處置完成,實現了矛盾沖突處置和群眾合法權益保障雙贏。科學謀劃項目建設,總投資8000萬元,組織實施黃河口國家公園自然教育與生態體驗提升(一期)、珍稀鳥類智能化監測與保護等7個項目,扎實推進國家公園重要建設任務,全面提升黃河口國家公園候選區保護管理水平。
扎實推進各項創建重點項目,穩步提升黃河河口地區生態系統質量。實施黃河三角洲濕地修復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續建項目,投資規模6.9億元,監測維護互花米草治理區13.1萬畝,構建牡蠣礁、貝藻礁2.6萬畝,修復海草床1500畝。編制《黃河三角洲鹽地堿蓬修復三年行動方案》,實施鹽地堿蓬修復項目,總投資1.5億元,修復鹽地堿蓬5萬畝。科學論證修復保護方案,針對矛盾沖突退出的鹽田、養殖坑塘等區域,組織對54處養殖坑塘及12個養殖排水口開展了環境監測評估,科學制定了《退出鹽田、養殖坑塘保護與綜合利用方案》,為高水平保護提供技術支撐。科學組織生態補水,開展陸地及海洋區域水下地形調查,科學編制年度生態補水方案,投資323萬元實施自然保護區沉沙池清淤工程,完成引水渠清淤10.8公里,全面啟動生態補水工作,近3年生態補水均超1.7億立方米,維持了濕地良好生境。
目前,黃河三角洲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明顯提升。建成東方白鸛保護研究中心等科研平臺,構建完善“天空地海”一體化監測體系,搭建黃河口國家公園候選區智慧管理平臺,購買衛星遙感、大型無人機、無人值守監控云臺等巡護監測設備,新建維護視頻監控200余處,打造“監測預警、分析研判、聯動指揮、無人機調度”的預警處置閉環管理模式,實現了黃河口國家公園候選區智慧化監測和管理。開展淡水濕地水生生物監測調查,增殖放流仔魚5000公斤,成功孵化朱鹮幼鳥20只,持續實施野大豆等原生植被封育保護,封育野大豆7.46萬畝、陸海全梯度植物6萬畝、原生植物保育2萬畝,提高保護區物種豐度。
全民公益性是國家公園的基本屬性。黃河口國家公園候選區大力推進全民共建共享,規劃建設東營市現代農業示范區、墾利省級農高區等特色入口社區,實施鹽堿地農業科研基地、黃河口濱海旅游特色小鎮等項目,積極引導發展綠色產業。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新機制,與專業濕地碳匯公司構建合作框架,探索開展碳匯研究計量交易,按照“調查評估—生態修復—效果評估和認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基本路徑,吸引社會資本約6000萬元開展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打造“黃河口國家公園”品牌,投資2100萬元,改造提升黃河三角洲鳥類博物館,建設東方白鸛宣教基地、生態保護科普長廊,完善提升自然教育展示體系。同時,打造黃河口國家公園形象標志、宣傳片、主題曲、吉祥物等品牌文化,深入挖掘文化內核,每年累計接待生態研學6萬余人次,已舉辦2屆東營市黃河口國際觀鳥季活動,充分展現黃河口生態文明建設成果,高水平、高層次宣傳推介黃河口國家公園候選區。
黃河口國家公園候選區將持續加大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建設力度,重點從建立完善國家公園運行管理基礎保障、統籌陸海生態系統一體化保護修復、扎實推進黃河口國家公園綠色協調發展等方面,高水平、高質量推進黃河口國家公園建設,著力打造全國首個陸海統籌型國家公園。(曹云 馬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