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發展自然教育 助力生態富民”為主題的四川省第五屆“自然教育周”暨國家公園科普“3+4”主題活動在汶川縣啟動。
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四川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天府森林四庫”為總抓手,引領林草高質量發展,推進自然教育,普及林草科普,自然教育從業機構持續增長到2700余家,線上線下自然教育受眾超過1億人次,全民自然教育發展態勢良好。阿壩州、汶川縣持續探索自然教育機制與模式,為全省普及全民自然教育發展和林草科普做出了積極貢獻。
啟動儀式上,四川省綠化基金會為汶川“自然教育公益基金”授牌,汶川縣人民政府為“汶川自然教育推廣大使”頒發聘書,發布“川渝粵自然教育合作汶川共識”,浙江大學與汶川縣簽訂“共建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協議,汶川縣與相關自然教育機構簽訂合作協議。活動期間舉行了川渝粵港澳自然教育合作交流會“國家公園開放日”“國家公園自然解說系統建設指南研討會”等系列活動。
本屆自然教育周首次聯動川渝、粵港澳兩大國家戰略區域資源,匯聚全國自然教育網絡成員、川渝粵林業部門、復旦大學等高校、川渝粵自然教育從業機構、行業協會等領域的百余名代表,通過主旨演講和分享交流,圍繞三省自然教育發展現狀、比較優勢和特點、機構市場化自然教育課程研發與經驗做法等多領域進行了交流。專家們針對四川自然教育“兩業并舉”把脈問診,提出系列建設性意見,川渝粵代表共商了自然教育跨區域協作機制,為汶川縣和阿壩州自然教育發展拓展了廣闊空間,為國家公園和生態文明建設注入新動能。
活動期間同時啟動了國家公園科普“3+4”主題活動,旨在落實國家林草局關于國家公園相關科普工作要求,通過進校園、進社區、進國家公園,以一堂課、一篇美文(畫作)、一張問卷、一份宣傳品四種形式,將國家公園的豐富知識和深刻內涵傳遞給公眾特別是青少年群體,啟蒙他們從認識、了解再到走進國家公園,共同守護我們的最美家園。
四川自然教育周自2021年正式啟動以來,為普及推廣全民自然教育、強化跨區域交流、促進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發揮了突出推動作用。2025年,時值四川第五屆自然教育周,各地因勢利導,結合當地物候特征,從3月第二周開始,成都、綿陽、遂寧、廣元、阿壩等市(州)相繼以自然教育導師培訓、自然教育體驗、主題宣傳、跨區域行業研討、自然音樂節等多種形式陸續舉辦,共同描繪了一幅生動畫卷,營建了“自然教育”體驗生態,“云端課堂、城市森林、山野探險、創意工坊……無論你在盆地平原,還是高原河谷,總有一種方式讓你與自然相擁!”(張黎明 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