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视频中文字幕,久久ww精品w免费人成无码,一级毛片在线观看视频,国产精品久久久一本精品重冂色情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林草新聞 > 林草科技 > 科技推廣

馮大蘭:老百姓心中的“土”博士

2024-11-28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字體:  打印本頁

分享到:

又是一年核桃成熟季。走進重慶市城口縣,重慶市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所長馮大蘭的內心百感交集,這里的核桃樹就像她的孩子一樣,看到核桃大豐收,心里比吃了蜜還甜。

2011年博士畢業后,馮大蘭來到重慶市林業科學研究院,開始了她的林業科研工作生涯。從林木營養特性、專用肥、育苗輕基質配方到育苗技術,她用行動讓林業科技成果在基層落地開花。

用科技促進良種選育

位于大巴山深處、北與陜西省接壤的城口縣,距離重慶主城約400公里,是重慶最偏遠的縣區之一。2015年,當馮大蘭第一次走進城口縣,她才知道山如此之大、如此之險。她憂然沉思:這么艱難的地方,老百姓如何脫貧致富呢?核桃樹能成為這兒的搖錢樹嗎?

核桃是重慶市重要的木本油料樹種,近20年來,重慶市通過退耕還林、中央財政造林、石漠化綜合治理等工程大量種植核桃,種植引進品種多,本地品種幾乎沒有。

城口縣核桃種質資源豐富,被譽為中國核桃之鄉。 2012年馮大蘭的核桃團隊開展核桃引種栽培試驗,2015年認定了一個核桃良種“渝城1號”,但栽植這個良種的面積少,老百姓還沒有看見希望,接受程度低。

為做好良種推廣應用,馮大蘭成功申報“渝城1號”核桃良種推廣與示范項目,并促成其落地城口縣高觀鎮施禮村。她主導建成良種推廣示范基地,通過實地農技科普,向老百姓展示良種的重要性。此外,她還常年奔波于渝東北深度貧困鄉鎮較為集中的巫溪、巫山、云陽等地,開展技術培訓。

2016年以來,馮大蘭帶領團隊在全市推廣核桃栽培4萬畝,惠及城口、巫溪、 巫山、云陽等15個縣區1萬余戶農戶。在城口縣高觀鎮雙竹村,建立100多畝核桃豐產栽培示范基地,2018年成功審定了“渝城1號”核桃良種,2020年已實現畝收入超過2000元,帶動雙竹村村民近30戶,戶均增收近3000元。

用科技助力產業發展

當馮大蘭踏進高觀鎮白巖村的一片核桃林,抬頭望見的卻是滿樹的黑果,心里十分難過。這是最早嫁接的“渝城1號”核桃林。她憑借自己的專業判斷:即使種植良種,在重慶日照少、高溫多濕的條件下,如果缺乏技術管理,核桃樹仍然不是搖錢樹。

馮大蘭連夜回到城口縣核桃專家大院,立即組織團隊人員和種植企業,了解城口縣核桃種植現狀。當晚,她就和團隊成員一起制定了研究方案。

為了全面了解城口縣核桃主栽區土壤和樹體營養狀況,馮大蘭從第二天開始,整村逐片勘察核桃林地條件。每到一個地塊,她都分別取土壤和植株各器官的樣品,帶回實驗室進行檢測和分析。

那段時間,多少個夜晚,熬夜加班查閱資料和處理數據,了解核桃樹營養需求規律和土壤供肥規律,成為她的工作常態。在城口、巫溪、巫山、云陽、萬州等區縣經過4個多月的踏查、收集與分析,終于有了第一手數據,她才覺得心里有底兒了。

“有了情況摸底,更要解決方案。”馮大蘭和團隊迅速制定了有機無機復混肥研究方案。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配制了多個有機無機復混肥配方,經過反復多次正交試驗后,她和團隊最終篩選出兩種適宜渝東北地理條件的配方,獲得了“一種核桃專用肥及其制備方法”國家發明專利。2017年以來,該配方在城口、巫溪、巫山等區縣推廣應用5萬畝。僅2020年,核桃專用肥在城口縣高觀鎮、厚坪鄉、明中鄉等地推廣應用面積就達1萬畝,惠及2000多農戶,戶均增收800元。

誓做林業科研戰線老黃牛

作為一名黨員,馮大蘭猶如一頭老黃牛,辛勤耕耘在林業科技工作第一線。

馮大蘭在負責植物營養專家組工作期間,為做好每一次培訓,她組織團隊人員編寫培訓材料,從課堂內容講授到現場實際操作,都會提前與專家老師溝通交流。有一次,她負責組織一場核桃栽培管理的技術培訓,覺得現有的培訓資料還有不足,于是抓緊時間做了一次林農用肥需求調查,了解大家最急需的內容和最薄弱的環節。在查閱大量資料基礎上,她結合實際,及時編寫了《核桃施肥技術培訓材料》。

在城口縣高觀鎮渭溪村,老百姓沒錢購買肥料,她不怕臟不怕臭,手把手教會農戶如何利用廢棄的豬糞、牛糞、畜禽糞便制成核桃需要的有機肥,指導他們合理配施速效肥。2019年,該村核桃畝產增收35千克。她帶領團隊帶動村民127戶,戶均增收近1200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馮大蘭說。

為了充分發揮好千名林業專家進千村的作用,馮大蘭在基層舉辦培訓時,經常走進鄉土專家的示范園,并盡可能讓當地鄉土專家走上講堂。她常年奔赴全市十幾個區縣,大力開展核桃豐產栽培相關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指導廣大種植戶和基層單位搞好生產。近年來,她每年開展技術培訓6次以上,培養脫貧致富產業帶頭人2名,培養農村技術骨干10人、技術工人40人,帶動406戶農戶年均增收1200元以上。

作為一名林業科技推廣人員,馮大蘭以不甘平庸的鉆勁、心系林業的情懷和默默奉獻的精神,將林業科技成果轉化和鄉村振興結合起來,真正做到了把工作做到田間地頭,把技術傳到千家萬戶。(劉萍 樓暨康

【糾錯】
無障礙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