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袤的祖國大地上,“三北”工程猶如一道綠色長城,守護著生態家園。
甘肅省作為全國“三北”工程13個重點省區之一,肩負著重大的生態使命。自1978年至2020年,在漫長的歲月里,甘肅省“三北”工程前五期累計完成建設任務6790萬畝(1畝約等于0.0667公頃),中央投資26.58億元,為這片土地的生態改善奠定了堅實基礎。2024年,全省完成“三北”工程建設任務1180.65萬畝,占全國20.66%。
近年來,甘肅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北”工程重要講話精神,勇擔使命,奮楫篤行,全省“三北”工程區70個縣(市、區)成功全部納入國家“三北”工程攻堅戰范圍,開啟了生態建設的全新篇章。
項目是“三北”工程建設的重要載體,甘肅省積極爭取項目,為工程注入強大動力。2024年,國家下達甘肅省53個項目,建設任務1148萬畝,中央資金41.7億元,資金量和任務量居全國第二。
這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也是一份莫大的信任。
面對如此艱巨的任務,甘肅省林草部門毫不退縮。截至目前,項目已全部完成招投標并全部開工,完成建設任務484.36萬畝。
酒泉市金塔縣工程固沙現場。 甘肅省林業和草原局 供圖
同時,甘肅省還組織各地謀劃和儲備2025年項目,64個項目已進入國家重大項目庫,分三年下達實施。通過持續不斷地爭取和建設項目,為“三北”工程的持續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
“沙漠的治理需要區域協同,甘肅省積極開展聯防聯治,共同抗擊風沙。”甘肅省林草局相關負責人說,統籌沙漠邊緣和腹地、上風口和下風口、沙源區和路徑區協同治理,甘肅省與內蒙古、青海兩省區林草系統簽訂聯防聯治協議,開啟了區域合作的新篇章。
在聯防聯治的過程中,各地信息共享、技術交流、資源互補,形成了強大的治沙合力。
在沙漠邊緣,一道道綠色的屏障正在逐步形成,阻擋著風沙的侵襲,保護著周邊地區的生態環境和人民的生產生活。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在“三北”工程建設中,甘肅省強化科技支撐,以創新引領發展,努力攻克技術難題。
甘肅省林草局與中國科學院西北院、蘭州大學等科研院所開展抗旱林草品種選育、造林種草模式研究,不斷探索適合甘肅地區的生態治理技術。
“隴中隴東黃土高原退化林修復”“河西走廊綠洲防護林體系”科研項目納入國家“三北”科技攻關項目,科研工作取得了顯著進展。探索形成了以防沙治沙用沙為代表的“民勤模式”,以遏制水土流失“增量”和減少沙區面積“存量”為代表的“環縣模式”,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在“三北”工程牽引下,2024年全省國土綠化任務完成1370.61萬畝,較上一年度增加27.55萬畝,實現了4連增,全省草原退化率由69.63%下降到66.04%。
“甘肅,這片我深愛的西北大地,有著獨特的地貌,這里是飼草生產和荒漠化防治的關鍵區域。”全國人大代表、甘肅農業大學草業學院教授馬暉玲說,今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她將帶著關于在平涼建立黃土高原丘陵溝壑生態治理與草畜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園區等5條建議,為生態修復和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徐俊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