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视频中文字幕,久久ww精品w免费人成无码,一级毛片在线观看视频,国产精品久久久一本精品重冂色情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信息公開 > 政策法規 > 政策解讀

“交樹交印”,新法將古樹名木保護情況納入領導干部離任審計

2025-02-14   來源:澎湃新聞

【字體:  打印本頁

分享到:

2月14日,在國家林草局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林草局生態司(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司長張利明介紹說,1月25日,李強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古樹名木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3月15日起施行。這是我國首次以行政法規的形式明確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應遵守的行為規范,填補了古樹名木保護領域國家層面的法規空白。

《條例》將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情況納入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壓實保護責任,形成工作合力。對非法采伐、移植、損害古樹名木等違法行為,規定了嚴格的法律責任,全面追究民事、行政和刑事責任。

2024年12月6日,甘肅天水,南郭寺里的古柏。眾多古樹中,鎮寺之寶春秋古柏,已有2500年歷史,現周圍砌有磚墻加以保護。視覺中國 資料圖

新法突出古樹名木科學、原地保護

張利明介紹說,古樹名木被譽為“綠色的國寶”“有生命的文物”,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生態、科學、景觀、經濟價值。千百年來,古樹名木守護著綠水青山的生態本底,見證著中華文明的薪火相傳,銘刻著民族發展的時代印記,是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歷史坐標、文化基因。

但是,古樹名木保護工作仍存在違法采伐、移植、損害古樹名木的行為時有發生,少數地方保護責任落實不到位,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保護管理要求不統一等問題,亟需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專門行政法規,建立健全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制度,為古樹名木保護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據張利明介紹,《條例》突出科學保護、原地保護,全鏈條、全方位嚴格保護古樹名木及其生長環境,為古樹名木健康生長創造了法治條件。構建政府主導、屬地負責、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

《條例》針對不同樹齡的古樹名木,在全面保護的基礎上規定更有針對性的保護措施,注重管養結合。合理銜接城市、鄉村古樹名木保護等級劃分,允許省級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對城市古樹實行提級保護。按照全面但有區別的原則,規定散生古樹名木、古樹群普查、認定、公布程序,對古樹名木位于偏遠地區和交通不便地區以及古樹名木保護與文物保護相關的情形,分類提出保護管理要求。

《條例》在嚴格保護的前提下,統籌協調古樹名木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將人工培育、以生產木材為主要目的的商品林中的樹木排除在適用范圍之外,充分發揮這些人工商品林的經濟效益。對于國家級、省級重點建設項目等選址確實無法避讓古樹名木,確需移植的,規定了嚴格的審批程序。在不破壞古樹名木資源的前提下允許合理開展生態旅游、科學研究,實現保護與發展良性循環。

中國古樹名木保護實踐登上國際舞臺

2024年11月,來自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的62歲村民黃天明,作為稽東古香榧群的第六代守護人,也是唯一的農民代表,在聯合國氣候大會“氣候行動推進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實施”主題邊會上,分享了村民與古香榧樹和諧共生的故事,引發了廣泛共鳴。

“這是中國古樹名木保護與世界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度契合的例證,通過質樸的民間實踐,為全球生態環境治理提供了中國智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理念跨越國界,融入了國際社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時代征程。”國家林草局生態司(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副司長劉麗莉說。

目前,我國在古樹名木保護工作上形成了不少實踐案例。陜西省林業局副局長薛恩東介紹說,陜西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多次赴現地查看、多次召開會議研究5棵5000年古樹的保護工作。

根據第二次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全國5棵5000年以上古樹均在陜西省,具體為:延安市黃陵縣黃帝陵的黃帝手植柏、保生柏,以及距離黃陵縣城20多公里的老君柏,渭南市白水縣倉頡廟內的古柏、商洛市洛南縣的頁山大古柏。

陜西為此成立由分管省領導為組長的省級工作專班,負責指導、督促、落實5棵5000年以上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將“黃帝手植柏”“保生柏”及黃帝陵古柏群保護管理納入《黃帝陵保護規劃》《陜西省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規劃》。將古樹名木保護納入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做到“交樹交印”。

在地處四川盆地北部的劍閣縣,現有古樹名木12510株,最高樹齡達2300年,其中尤以翠云廊古柏最具代表性。

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委副書記王仕雄說,近年來,劍閣縣貫徹落實《四川省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廣元市劍門蜀道保護條例》和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總林長令要求,從歷代古柏保護制度中汲取治理智慧,出臺《劍閣縣蜀道翠云廊古柏保護離任交接“交樹交印”制度》等,傳承古制、健全新規,不斷創新完善“交樹交印”制度。

王仕雄介紹說,劍閣縣的“交樹”內容更加精細。對過去“走馬點樹”的單一數量統計,拓展完善為古柏分布、生長狀況、管護措施等5個方面16項評價指標,更加注重古柏保護質量綜合評定,實現由“交數”到“交樹”的轉變;“交印”范圍有機銜接。將“交樹交印”制度與落實林長制有機結合,將“交印”范圍從過去縣鄉行政首長擴大至縣、鄉、村三級林長,并延伸至村組護林員最末梢,確保蜀道古柏每段路有人管,每棵樹有人護,實現“單線”到“全縣”的轉變;“交責”程序日趨規范。從過去簽訂一張“交接書”,擴充完善到“交接前現場清點、述職述責,交接中監督評議、公眾見證,交接后公開公示、跟蹤問效”,讓每個環節清晰明了,實現“交接”到“交責”的轉變。(刁凡超)


【糾錯】
無障礙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