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完善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問題
蚯蚓是平衡和穩定土壤生態系統的重要物種,對保護和豐富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作用。針對電捕野生蚯蚓情況,我局高度重視,會同農業農村部等有關部門開展實地調研,共同深入研究,提出多項措施,加強野生蚯蚓保護,推動蚯蚓養殖產業發展,切實強化土壤生態環境保護。
一是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等7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野生蚯蚓保護 改善土壤生態環境的通知》,指導地方采取多部門聯合排查整治非法活動、督促交易平臺下架電捕設備等多項措施,嚴厲打擊非法捕殺野生蚯蚓行為。二是我局積極向全國人大相關立法機構提供相關建議及其支撐材料,配合完成《野生動物保護法》相關條款修訂發布,明確了打擊使用禁止使用的獵捕工具和方法非法捕殺野生蚯蚓等野生動物的適用依據和法律責任。三是我局組織專家深入研究,在充分考慮野生蚯蚓種群變化動態、面臨威脅、社會關注等多方面因素基礎上,依據相關原則,將四種蚯蚓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調整后的新名錄已于2023年6月26日由我局公告公布施行,為執法提供制度保障。四是印發《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于做好〈野生動物保護法〉貫徹實施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地方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落實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備案,為各地建立人工繁育、出售、購買、利用蚯蚓及其制品的管理制度提供指引。
下一步,我局將結合您的建議,按照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部署要求,加強對地方工作指導,貫徹《野生動物保護法》及配套制度相關要求,嚴厲打擊非法捕捉野生蚯蚓等違法犯罪行為。
二、關于推動人工蚯蚓養殖和加工的產業化問題
2007年以來,農業農村部依托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圍繞蚯蚓養殖相關問題開展系列研究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特色油料體系在華南地區開展了蚯蚓養殖、蚯蚓對糞污、土壤中有機污染物的強化消減、土壤養分循環調控等方面的機理研究和技術研發工作;甘薯體系開展了蚯蚓養殖條件和快速擴繁等工作,并在江蘇利用蚯蚓進行甘薯農田健康土壤培育、障礙土壤改良和修復,環境污染物消減等方面研究,在江蘇太湖地區黃泥土、江蘇沿海農區脫鹽潮土上開展了田間蚯蚓改土培肥田間試驗和應用示范。各項研究工作的開展,有力支撐了蚯蚓人工養殖技術的進步,助力人工養殖蚯蚓改善土壤生態。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繼續依托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圍繞人工蚯蚓養殖和加工,持續加大人工飼養和加工技術研發支持力度,推動相關產業有序發展。
三、關于國家結合土壤改良和修復在涉農資金中安排專項資金用于人工養殖蚯蚓改良土壤問題
2023年,中央財政通過農業產業發展資金繼續支持創建一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和農業產業強鎮,重點圍繞保障糧食和重點農產品,聚焦糧食、油菜、花生、種業、設施農業等重要農產品,適當兼顧其他優勢特色農產品,形成“點、線、面”結合、功能有機銜接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鄉村產業振興新格局。指導各地立足優勢特色和資源稟賦,瞄準農業全產業鏈開發,明確發展主導產業和優先順序,構建以產業強鎮為基礎、產業園為引擎、產業集群為骨干,省縣鄉梯次布局、點線面協同推進的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引導和撬動更多資源要素向鄉村匯聚,整體提升農業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提高產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地方可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發展蚯蚓等相關產業,符合條件的可按程序申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