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至13日,《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COP16)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召開。我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全程參與,并有幸見證了諸多難忘的精彩瞬間……
故友重逢
共同見證荒漠變綠洲的中國奇跡
第一天,我便注意到會場中有代表背著我國舉辦COP13時精心制作的雙肩背包。我主動跟他交流,他熱情地告訴我:“這已成為我參加締約方大會的專用包。我在鄂爾多斯親眼見證了荒漠化地區轉變為綠洲的生動實例。”
廖菁(左)在沙特阿拉伯參加《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
COP13以來的7年間,我們共同見證了中國治沙人成功點亮科技之樹、生態之樹、民生之樹和生態文明之樹。而今COP16召開之際,中國治沙先進經驗再登國際舞臺中央,為全球荒漠化治理事業貢獻中國智慧。
高光時刻
中國治沙經驗受到世界贊譽
鄂爾多斯沙漠變綠洲的奇跡曾在COP13驚艷世界。本次大會上,中國首次在境外設立專題展館,以圖片、模型及沙區產品陳列等多元方式,向世界展示了扭轉土地退化、發展沙區經濟、提升人民福祉的全方位方案。
“中國館永遠是展區最熱鬧的地方!”多國代表不約而同地發出感慨。各國代表們排著長隊與憨態可掬的大熊貓人偶合影留念。有的代表甚至通過視頻電話將大熊貓可愛形象與中國館獨特的東方魅力第一時間傳遞至遠方。大熊貓玩偶紀念品,更是成為眾人競相收集的紀念品之一。
與會代表參觀《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中國館 新華社記者 王東震攝
11月28日,就在我出發前往沙特參會的當天上午,新疆傳來喜訊——塔克拉瑪干沙漠鎖邊工程順利“合龍”。在利雅得,我站在“三北”工程地圖前,自豪地指著塔克拉瑪干沙漠向參觀者介紹:中國已用綠樹將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圍起來了!這并非局部的成功,而是在400萬平方公里廣袤土地上,跨越不同地理氣候條件的偉大壯舉。
“我參觀了所有展館,中國展示的經驗堪稱最佳,對蒙古國極具借鑒與復制價值。”蒙古國環境與氣候變化部部長奧登圖雅由衷感嘆。
“中國治沙經驗實現了長遠規劃目標與有效方法措施相結合、生態效益與經濟利益相結合、現代技術與傳統知識相結合,為全球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易卜拉欣·蒂奧給出高度評價。
“我們渴望將中國綠色長城的成功經驗引入毛里塔尼亞,讓整個非洲見證中國經驗在非洲的成功。”毛里塔尼亞前農業和環境部部長、非洲“綠色長城”毛里塔尼亞國家署總干事西德納·艾哈邁德·埃利滿懷期待地說。
阿聯酋氣候變化與環境部部長阿米娜·達哈克也積極表達了與中國在荒漠化防治領域深化合作的強烈意愿。
綠色發展
新質生產力激活荒漠潛能
中國館內,一款種樹機器人模型吸引了眾多與會者的目光。它集成無人駕駛、人工智能、北斗定位等前沿技術,以太陽能為驅動,可輕松適應復雜地形,自動完成挖坑、栽種、澆水等一系列工序。一次能攜帶600株樹苗及1噸水,工作效率超傳統人工植樹5倍。工作人員透露,他們正持續優化技術,增強其適應沙區環境的能力,減少沙塵對精密設備的干擾。
望著這個小小的機器人模型,我不禁回想起2018年組織“走近中國林業”活動時的情景。外國使節在山西目睹人力挖掘魚鱗坑的浩大工程,無不驚嘆欽佩,感慨在自己國家實施類似工程的艱難。
此外,展館中的光伏治沙圖片同樣令人矚目。光伏板上發電、板下修復、板間養殖,光伏企業在提供清潔能源的同時,勇擔治沙重任。蒂奧詳細詢問技術細節,當得知中國運用無人機清潔光伏板沙塵時,他頻頻點頭:“中國治沙事業的科技含量極高!”高科技的深度融合,使光伏治沙成為荒漠化防治領域公私合作的典范。
合作共贏
中國經驗的國際影響力
12月10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宣布中國林科院首席科學家、三北工程研究院院長盧琦榮獲地球衛士獎。這份榮譽是對中國多年來在荒漠化防治領域不懈努力的高度認可,見證了中國從治沙參與者到引領者、積極分享者的華麗轉變,在國際舞臺綻放璀璨光芒。作為年輕林草人,我深感自豪。
參會期間,多國部長主動尋求與中國在更廣泛領域的合作,進一步彰顯了中國治沙經驗的國際吸引力。
奧登圖雅希望加強與中國在林草火災聯防聯控方面的合作,借鑒中國舉辦締約方大會的成功經驗,為2026年在蒙古國舉辦的公約第十七次締約方大會做好充分準備。沙特環境、水利和農業部副大臣奧薩馬·法吉期待深化與中國在廢棄物處理和森林管理等領域的合作,計劃引進中國的先進技術和管理模式,提升沙特在相關領域的水平,助力綠化沙特倡議。眾多非洲青年被中國治沙成就吸引,紛紛前來詢問中國的獎學金項目,渴望到中國學習,將中國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帶回祖國。
正如西德納·艾哈邁德·埃利所言:“整個世界都在向東看。”
會外,沙特人民的友好熱情也讓我深受觸動。走在利雅得街頭,盡管行人稀少、車速飛快,但時常有司機特意減速,微笑著向我揮手致意、豎起大拇指。我去過20多個國家,沙特人民的熱情尤為珍貴。這份來自異國他鄉的真誠認可,讓我深切感受到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日益提升。
中國治沙經驗不僅改變了當地生態面貌,還贏得了世界尊重與贊譽,成為各國攜手守護地球家園的強大動力。它既是中國智慧的結晶,更是全球生態治理的寶貴財富。
我將帶著這份寶貴經歷,繼續投身林草事業,為推動中國乃至全球生態保護貢獻力量,期待中國經驗在更多地方生根發芽、綻放絢麗光彩。(廖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