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自然資源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一季度自然資源要素保障相關情況。林草產值速報顯示,2025年一季度,全國林草產業產值達1.69萬億元,同比增長8.95%。其中,第一、二、三產業產值分別為0.46萬億元、0.76萬億元和0.47萬億元,同比增長9.14%、5.02%和15.72%。
鮮花經濟、生態旅游、森林食品……林草產業在春日經濟中不乏亮眼成績和市場潛力,展現出蓬勃的活力。
鮮花經濟展新“顏”
鮮花經濟成為多地經濟的新增長點。以云南為例,我國每10枝鮮切花就有7枝來自云南,昆明斗南花卉市場日均流轉超3000噸鮮切花,買花顧客日均超3萬人次。
過去,鮮花是禮物;現在,鮮花是生活。鮮花消費已逐漸成為很多人的日常選擇。眼下,2025世界牡丹大會、第42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2025世界花園大會、2025北京牡丹文化節、2025蘇州花展(上方山百花節)……各地花卉節日持續上新,折射出鮮花消費日益大眾化的市場趨勢,彰顯了花卉產業的蓬勃活力。
從“顏值”到產值,鮮花經濟帶動了種植、物流、零售等全產業鏈的協同發展,催生出文創、餐飲、旅游等跨界融合的新業態,開拓出一片消費新藍海。
中國花卉協會數據顯示,我國現有近22萬家種苗花卉企業,年產值5200多億元。2024年,我國花卉進出口貿易總額7.82億美元,同比增長10%。
生態旅游熱度持續攀升
踏青賞花、露營覽景。春暖時節,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走近自然、體驗自然。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與文化和旅游部于去年9月聯合推出14條特色生態旅游線路,為公眾旅游出行提供了多樣的選擇。線路串聯起全國130余處具有代表性的生態旅游目的地,游客可以領略安徽皖南“最美環線”的山水畫卷,感受重巒疊嶂的壯美景觀;漫步江蘇濱海濕地,在4.2萬畝水杉林構筑的華東最大平原森林氧吧中“森呼吸”……線路滿足了公眾日益增長的戶外游憩需求,更通過優質的生態旅游產品,讓游客深度體驗自然之美。
春日,賞花成為出游新風尚。3月末以來,“林芝+桃花”關鍵詞搜索熱度環比增長近500%。各大旅行平臺數據顯示,林芝桃花節、天津海棠花節等活動帶動當地搜索量激增,踏春賞花體驗旅游產品人氣較高。湖北武漢東湖櫻園、河南洛陽牡丹花會、江蘇無錫黿頭渚櫻花谷等傳統賞花勝地,成為今春游客追捧的旅游目的地。
“五一”假期,旅游市場熱度持續攀升。攜程4月17日發布的《五一旅游出行預測報告》顯示,跨市住宿訂單占比已突破80%。各地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等自然保護地,成為城市旅游推廣的核心和亮點。
森林時鮮競相登場
竹筍、櫻桃、春茶……在樹上、在林下,各類森林時鮮競相登場,為百姓餐桌增添了“春天的味道”,也讓春日經濟活力十足。
眼下,正是采挖羅漢筍的時節。在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廣袤的竹林中,村民們背著袋子,仔細搜尋、采挖。羅漢筍是餐桌上的應季美味,更是采筍人的致富密碼?!拔颐刻炷懿?0多公斤筍,一公斤賣10多元,一天能掙400多元,一個月掙1萬元不成問題?!辈晒S人羅治海說。
春季,櫻桃搶“鮮”上市。貴州省各地的櫻桃迎來了成熟季,漫山遍野的櫻桃樹為春日增添了一抹濃郁的甜蜜色彩。在浙江省杭州市塘棲鎮泰山村櫻桃節暨“村游”季,游客們共赴春季“甜蜜之約”。在河北省山海關區,大棚櫻桃也陸續成熟,果農們開始適時采摘,供應市場。如今,除了銷售櫻桃,各地紛紛打造集休閑康養、旅游度假于一體的櫻桃采摘觀光園,產業發展透出新趨勢。
2024年,我國森林食物產量超2億噸,成為繼糧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重要農產品。目前,我國以板栗、棗、松子、仁用杏等為主的干果經濟林面積1億多畝,產量1400萬噸。蘋果、梨、柑橘等各類水果種植面積近2億畝,產量1.9億噸。竹筍、香椿等新興森林食品種植面積約7000萬畝,產量1200多萬噸。
隨著消費升級和健康理念的普及,森林食品日益成為百姓餐桌上的消費新寵,完美契合了新階段健康營養的消費需求。(馮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