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過程中,浙江省衢州市常山縣全面推進集體林地“三權分置”,通過成立兩山合作社、林事服務中心等市場化運營平臺,不斷拓寬林農增收渠道,推動綠色顏值向共富價值跨越。
常山是山區縣,林地面積101.5萬畝,森林覆蓋率64.32%。結合當地實際,常山縣圍繞“一股份兩平臺”,著力破解“人、地、錢、技、數”等要素流通壁壘,創新林地經營權“二次入股”模式,即林農、村集體的林權評估后,將林木資產、林地經營權作價入股至村林業專業合作社,再由合作社統一入股至國資公司,形成“企業+集體+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推動資源變資產、林權變股權、林農變股東,促進林業資源價值化、產業化。當前,全縣林業總產值72.8億元,同比增長20.5%,提高了適度規模經營效益。
作為2025年浙江省林業推進共同富裕試點縣,常山縣以龍頭企業聯結小農戶與大市場,以鄉村合伙人促進先富帶后富,以營商環境優化吸引社會資本上山入林,先后建成國家林業產業示范園區、國家油茶公園、國家林草機械裝備創新試驗示范基地。并創新林業資產資源“兩入股三收益”,以股份化形式歸集林農手中林業資源,由強村公司或第三方主體規模化運營,實現拿租金、掙薪金、分股金。
新昌鄉黃塘村推動林地折價入股,融資建成油茶主題公園、滑草場等一批特色旅游項目,由強村公司市場化運營,帶動林農人均增收1200元。芳村鎮“共富工坊”每年保底分紅9萬元,600戶林農年均增收2萬元。
同時,常山縣成立全省首家林事服務中心,創新“1651”運營體系,配齊科研專家、鄉土專家、林機(技)人才、運營人才、勞務人員等專業隊伍,構建務工、設備、農資、產品、信息五大服務體系。截至目前,已擁有23支專業化、高水準的勞務隊伍,人數達600余名,其中300余名皆是本鄉林農。 (鄭罡)